文/銀色快手

  這是影響我寫作很重要的一本書,它是德語詩人里爾克先生於1903-1908年之間寫給一位叫做法蘭茲.卡布斯(Franz Xaver Kappus)正在文藝路上發展的青年的十封信,後來編輯出版發行,內容雋永、情感真摯,啟發很多內在的創作思維,我讀的版本是1992年由帕米爾書店出版印行,薄薄的一冊,很快就讀完了,裡面許多滋味卻是反覆咀嚼之後,餘韻猶存,愈見其甘醇芳美。

  里爾克長期注視著自己內心強烈的孤獨感--或者可以說是對孤獨感的無盡渴求,憑著他對萬物敏銳的神秘主義細察,創作了《杜伊諾哀歌》與《獻給奧菲斯的十四行詩》兩部長詩鉅作,相信對於喜愛現代詩的朋友,里爾克的詩作肯定會為你開啟一扇通往秘境的神聖之門。


  多年前流亡海外的大陸詩人貝嶺(傾向出版社負責人)曾送我一冊《里爾克詩選》(簡體字版、臧隷主編),對我來說是如獲至寶,珍藏至今,有多位名家的譯文在其中,里爾克的詩句常帶給我很多的靈感,以及對於文學和隱喻之間的關係,有著更深一層的認識。

  《一個青年詩人的十封信》最初的譯本是透過一位詩人之筆翻譯出來的,這位詩人名叫馮至,是五四運動時期的先鋒詩人,也是翻譯家。瑞典著名漢學家馬悅然曾經讚賞過馮至說:「我喜歡馮至的十四行詩,那個時候很多人反對他那樣的寫作,用借來的義大利或者英國的格律就不合適。但是我覺得他寫得好,真的朦朧詩,朦朧得要命。」
 
  詩人楊牧的《一首詩的完成》也是仿自里爾克給青年詩人的信,以書信的形式,透過優美的散文向讀者述說現代詩的美好;楊照的《為了詩》則是以賞析的角度,透過閱讀詩人及其作品來展現詩的豐富多面性,如在水面上舞劍,輕功飄逸、招勢凌厲而優美,楊照是可以寫詩的,但他寧可當讀者,總想著這其中必有決定性的因素,詩人難為,也許身為一位評論家,更在意的是會不會破壞了詩的純粹,畢竟詩與評論,根本是互相牴觸的東西。

  里爾克在信中說道:「因為每個批評的志願都離我太遠。再沒有比批評的文字那樣同一件藝術品隔膜了;同時總是衍出來較多或較少的不幸的誤解。一切事物都不像人們要我們相信的那樣把得定說得出的;多數的事件是不可言傳,它們完成在一個語言達不到的空間,可是比一切更不可言傳的是這些藝術品,它們是神祕的存在。」或許對楊照而言,去親炙詩的美好是一件幸福的事,然而去完成一首詩,很可能是一場災難!
 
  2012.09.28 寫於桃園
 
  
  • 書名:一個青年詩人的十封信
  • 譯者:馮至
  • 出版:帕米爾書店
  • 年代:1992年
  • ISBN:9578683111
 

捧讀里爾克,心中實在有說不出的喜悅。
電影《睡人》男主角勞勃狄尼諾因為無法說話
僅能利用拼字盤上的英文字母
艱難地拼出里爾克的<豹>這首代表作:


 它的目光被那走不完的鐵欄
 纏得這般疲倦,什麼也不能收留。
 它好像只有千條的鐵欄杆,
 千條的鐵欄後便沒有宇宙。

 強韌的腳步邁著柔軟的步容,
 步容在這極小的圈中旋轉,
 彷彿力之舞圍繞著一個中心,
 在中心一個偉大的意志昏眩。

 只有時眼簾無聲地撩起。──
 於是有一幅圖像侵入,
 通過四肢緊張的靜寂──
 在心中化為烏有。

 馮至 譯


像是躁狂的人尋找生命的出口
很美的一首詩。


很多人也喜歡這首<秋日>


 主啊,是時候了。
 夏天盛極一時。
 把你的陰影置於日晷上,
 讓風吹過牧場。

 讓枝頭最後的果實飽滿,
 再給兩天南方的好天氣,
 催它們成熟,把
 最後的甘甜壓進濃酒。

 誰此時沒有房子,就不必建造,
 誰此時孤獨,就永遠孤獨,
 就醒來,讀書,寫長長的信,
 在林蔭路上不停地
 徘徊,落葉紛飛。


 譯者:北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ouk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