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校園回憶,究竟為何呢?在漫長的人生歲月,學生時期其實只占了其中一小部分而已,可是大多數的人似乎一輩子都在做關於學校的夢,而且夢境的內容往往是考試。就連大學畢業已經十九年的我,最近還會陷於考試苦於作答、擔心考不及格的痛苦夢魘中。能夠再當一次大學生當然很高興,因為出了社會又特地重返大學,早已沒必要接受考試,我卻一廂情願夢過好幾次。連做這種夢,考試的恐怖陰影依舊餘波蕩漾,夢中還得強作鎮定讓自己安心。

在校園生活結束中,沒有比考試隨之結束更好的了。雖然重返學生時代的慾望很強,總希望重返沒有考試的學生時代。

最近,談論現在學生比以前學生的資質低落很多的議論不斷延燒,不過學生對人生的無知、思想淺薄、自以為是、天真理想、虛張聲勢、沒自信……等方面,我覺得以前和現在絲毫沒什麼不同。

學校就像一座思慮不周、多話嘮叨的雛雞籠子,這一點,直到現在都沒有改變,只有鬧不出以往早稻田大學那種大規模罷課(注:指的是東京大學安田講堂事件所引發的日本學運,早稻田大學的罷課事件也出現在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小說裡)這點不同而已。

說得明白些,所謂學校,就是任誰都會變得有些怪異的青春期精神病院。

其實,這是一個運作非常巧妙,絕不讓入院病患(學生)們察覺「我的腦袋瓜怪怪」的機構。

老師當中,也聚集好些一如學生時代「腦袋瓜怪怪」的人,這些老師和那些學生真是意氣相投。有好幾千人的學校裡,只有幾位老師知道這個秘密,他們經營學校時絕不會讓這秘密洩漏出去。現在,如果公布東大生有幾成是精神病,似乎也沒什麼好令人驚訝的。

所謂考試,就是為了讓這些「腦袋瓜怪怪」的夥伴確信「我是正常」的必要手續,為此考試題目盡出些和他們腦袋瓜裡奇妙、絢爛的想法毫不相干的問題。正因為如此,讀書就變得愈來愈痛苦,在這種機構中只要寫出答案,大概就可以安心認為自己是正常人。

所謂研究會,就是容許稍微暴露腦袋已呈現奇怪狀態的聚會。

--以上摘自三島由紀夫《新戀愛講座》大牌出版

 

讀完這篇名為<學校的結束>,我想到了兩個名詞,一個是「不正常人類研究所」出現在周星馳【功夫】(2004)這部電影,「不正常人類研究所」靈感取材自尚皮耶【黑店狂想曲】(1991);另外一個是「上智大學甜甜圈研究所」出現在村上春樹的隨筆集《夜之蜘蛛猴》。甜甜圈研究所是一個不存在的機構,不過,村上描述的文字氛圍,其實和這篇<學校的結束>有些相似,說起來<圖書館奇談>裡面的羊男,也不能算是個正常人,這篇則是收錄在《遇見百分之百的女孩》村上春樹短篇作品集,我非常喜歡圖書館,以及由此衍生的幻想,還有,我不喜歡考試(話又說回來,誰也不喜歡考試,不是嗎?)銀快的碎碎念

銀色快手的臉書專頁
電郵 miserneo@gmail.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ouk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