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by Diane DC
明報標題:台北書展今年非常綠
台北國際書展(TaipeiInternationalBookExhibition,下稱TIBE)堂堂邁入第20屆,今天啟幕。在經歷出版產業變革與創新、數位閱讀浪潮的衝擊與轉型,書展也隨之不斷的成長演化,並針對閱讀社群設計了許多創新的展演內容,深受讀者們的青睞。
今年更以「綠色閱讀」GreenReading作為書展主軸,希望在綠能減碳的全球潮流中,閱讀可以成為兼具環保並與自然共生的具體行動,不僅向先進國家的政策面借鏡,同時也介紹了相關的載體形式如有機紙張、電子紙等,介紹「綠色閱讀」的生產流程。
像是「EP」(ElectronicPaper)電子版與紙本同步的出版方法、「E-Ink」電子墨水的原理與應用工具,以及綠色閱讀的知識儲存與傳輸,比方說雲端資料庫的發展和運用,並規劃視覺影像展示區,透過漫畫創作例如來自柏林漫畫團體的作品<摩根未來市>與攝影展等結合環保生態議題的作品展示,啟發參觀者對未來生活的想像空間。
TIBE是每年春季由政府部門主導(行政院新聞局)的專業性出版品展覽會,它的前身是「全國書展」,於1987年改制為「台北國際書展」,從1990年起台北世貿中心展出迄今,已成功舉辦了19屆,不僅刺激圖書買氣及出版能見度,也吸引了大批來自世界各地的專業人士前來觀摩交流。
59萬人潮書業年漲30%
從第12屆開始TIBE委由書展基金會統籌運作執行,更豐富了書展的特色與互動性的內容,如今TIBE的規模僅次於德國法蘭克福、意大利波隆那,以及美國BEA書展,在亞洲可以說是首屈一指的國際書展。
從過去單純的圖書販售市集,逐漸導入與國際版權交易接軌,TIBE長期推動跨國際文化交流可以說是不遺餘力,從第6屆創設了國家主題館開始,每一年都刷新讀者們的眼球,從展場規劃乃至相關的特色活動、邀請國際作家來訪,甚至還配合開幕主題電影和出版論壇等活動,相關的手稿展、古本書展、設計裝幀展、插畫展,各式各樣琳瑯滿目,宛如出版的嘉年華會,每年TIBE的舉辦不僅是文化界、出版界的盛事,也代表台灣從「資訊導入」到「內容輸出」的發展進程。http://youkai.pixnet.net/blog
TIBE的發展與台灣的出版銷售市場息息相關,甚至可以說是出版的風向球。
如果某一年的買氣奇佳,那麼整體來說,出版業一整年都是欣欣向榮;假使那年的買氣低迷,可能受到了政局不安,或者經濟衰退的影響,書的銷路也會明顯地萎縮,就好比去年(2011年)TIBE的進場參觀人潮達59萬人次,合計有1830個攤位參與,成為歷屆書展數字新高。果不其然,到了年末業績總決算的時間,博客來、誠品、金石堂三大圖書通路的銷售數字也比往年來得亮眼。
過去常被詬病年輕人(網路世代)都不讀書,所以書市並不樂觀,但是去年不僅青少年(15歲以下的年輕讀者)的圖書購買力有顯著的提升,透過網路的傳播與聚集效應,儘管出版業整體來看呈現萎縮的狀態,但網路書店卻逆勢上揚,線上訂購超商取書已成為消費的主流模式,它符合了現代人追求簡速便利的要求,近年來更隨著TIBE推動線上書展的折扣促銷活動,使書籍銷售更具有延續性,據說網路書店的業績提升近三成左右。
詹宏志效應與聯盟潮流
1996年在詹宏志先生的號召下,以出版社結盟的方式成立了城邦文化,開啟了台灣圖書出版走向規模化、集團化的經營模式,當時的出版業為了提升營業額,推出更多種類的圖書品項,出版量也為之激增,同業間的競爭日趨白熱化,幾乎是風起雲湧的戰國時代,當時TIBE簡直如同夜市一般,人潮擠得水洩不通,大家搶折扣書,甚至也有人推菜籃車、行李箱來買書,真是空前的盛況。
看在讀者的眼中圖書選項變多了,但荷包卻相對地變扁的時候(因為通貨膨脹),有的出版社賺了錢,有的出版社則是認賠殺出,出版集團化固然可降低營運成本,減少意外的風險,拓展閱讀的版圖,支持種類多元且分眾的消費群。然而,當出版市場供過於求的時候,加上暢銷書的操作,使得消費主要集中在少數行銷得宜或是好口碑的圖書上(例如《賈伯斯傳》及《正義:一場思辨之旅》),其他曝光不夠的圖書,即便是內容紮實的好書,普遍來說利潤相當薄,甚至不敷營運成本。
於是,出版人有了新的思維,包括因應削價競爭的折扣戰,與強勢通路(如誠品書店)由「月結制」轉「寄售制」,也悄悄的把每本書的定價調高(創造利潤空間),精確管控印製成本:有些出版社若印量預估低於5000冊寧可不出版,有些出版社則為了降低庫存風險,寧可印小量1000至2000冊,如果市場反應不錯再加印,但數量上也相對趨於保守。;又並嘗試在書籍包裝(封面設計、裝幀及內頁排版)和行銷策略(媒體曝光、店頭陳列、書展折扣配套)上絞盡腦汁推陳出新來滿足讀者喜新求變撿便宜的消費心態。
近幾年,TIBE也抓準了這個趨勢,接連推出「金蝶獎」、「書展大獎」、「新世代書封設計比賽」,透過專業者的評鑑選出具代表性的書封設計及內容精良的好書,讓眾家設計好手秀出他們的創意與活力,也藉此提升了出版品的精緻度與品味,從生活風格和藝術設計類的圖書需求大增,題材豐富且種類繁多可見一斑。
郝明義所喜歡的獨立出版
很多人都說出版不好做,但近兩年有更多的小出版社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從專注經營自己擅長的圖書類型,對於市場趨勢反應相當快,而且行銷定位明確,鎖定目標讀者,打造話題性,可以看出他們旺盛的企圖心。總編輯則是從選題、企畫到包裝、宣傳活動,都有自己一套獨特的想法,充分展現其出版意志的貫徹,像新經典文化、大家出版、幸福文化、悅知文化都是箇中翹楚。
去年的TIBE,大塊文化董事長郝明義(也是TIBE催生者)特別嘉許獨立出版社(由一人出版社、逗點文創、南方家園及香港獨立出版社)所組成的參展單位,設計了「讀字去旅行」主題攤位,出版的熱情令他相當感動,除了馬拉松式的座談會,也讓許多年輕的作家和讀者有了第一次的親密接觸。
今年,幾個獨立出版社更以「讀字車站」為主題,運用劇場式、形象化的設計,讓參觀民眾在這座虛擬的車站與心儀的作家們進行更多的互動,這是過去書展從未有過的呈現方式,他們以行動證明出版可以有不一樣的獨立精神,也激勵了許多想一圓出版夢的文化創意人積極地付諸行動,新一波文藝新浪潮也伴隨獨立出版揭竿而起的態勢下隱然成形。
劉克襄所喜歡的書展活動
自然觀察作家劉克襄和新銳小說家甘耀明不約而同在旅居德國期間,感受到德國人熱愛閱讀的風氣,他們說:在德國的書店或是讀書會,經常可見邀請到作家與會朗讀自己的作品,不光是詩人,小說、散文作家也會隨時朗讀一段文字,甚至是一則短篇的小說,對於德國人來說,這是很習以為常的事。德國人和日本人一樣熱衷於閱讀,經常在等待的時間或是電車行進間閱讀,同樣的公共空間,若在台灣,玩手機、聽音樂或看報紙的人,相信比閱讀一本書的人要來得多。
推廣閱讀風氣,光靠民間出版社默默努力絕對是不夠的,劉克襄指出還是政府決策部門,應擬好既定的發展方向,將文化經費運用在培植閱讀的永續經營上,才會形成廣大閱讀市場的需求,以及良性的互動。書展這兩年耕耘國際作家論壇、文學朗讀活動十分用心,邀請名家如駱以軍、楊照、馬家輝、陳雪、廖鴻基、韓麗珠、洛楓、幾米、潘國靈、楊照等出席,深耕文學讀者,這是書展之光,也是值得驕傲的事。
在書展前夕,國際傳來捷報,台灣小說家吳明益的作品《複眼人》透過知名版權經理人灰鷹的代理引介,已售出中(簡體版)、英、美、法四國版權,這也是藉由書展的版權交易平台,長期累積人脈及信譽所獲得一張漂亮成績單,相信這是華文出版打開國際能見度的一個開端,也是台灣文學與世界接軌的出發點。
閱讀就是競爭力!
台北國際書展正持續不斷地書寫新的故事。
文/銀色快手 刊於香港《明報》世紀 2012年2月1日
本文網址 http://youkai.pixnet.net/blog/post/36247614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