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想文學的起源與神話、傳說絕對脫離不了關係,其中包含了當地文化、信仰、風俗習慣、精神意識在裡頭,因此即使在天馬行空的想像文字中,依然保有濃厚的哲學和宇宙觀,值得讀者深入探究,日本的奇幻文學具有濃厚的東方傳奇色彩,本文就純文學與大眾文學裡的傳奇、奇幻小說一部分是以時間為縱軸,介紹文學史上的源流,另一部分則是以主題來分類,介紹當代的奇幻作家及其作品。

 文/銀色快手(恐怖怪奇愛好家,東洋奇幻文學評論家)


日本傳奇故事的發展


 日本似乎也是朝著這樣的模式發展,先是有官方撰寫的《古事記》、《日本書記》這些神話與史實交織的作品,後有《今昔物語集》成為芥川龍之介寫作〈羅生門〉的取材範本,安倍晴明的陰陽師逸話亦收錄其中。到了中世,《日本靈異記》的出現,讓志怪文學開始往下紮根,虛構的幻想故事逐漸受到文人的青睞,《竹取物語》即為代表作,而《太平記》則是記錄怨靈作祟的幻想經典。中世後期,短篇傳奇故事十分盛行,後來整理成《御伽草子》;慢慢的傳奇故事轉向戲曲發展,能劇、淨瑠璃(傀儡戲)、落語(說書)保留了傳奇文學迷人的故事主幹,也間接影響到江戶時代怪談文學的興起。


江戶時代的幻想文學


 上田秋成的《雨月物語》,相當膾炙人口,曾多次改編成舞台劇、時代劇和電影。同時代還有另一位廣為人知的幻想文學作品,那就是建部綾足的《本朝水滸傳》對日本的古代史進行巔覆與反抗,虛構出充滿異端的戰史。曲亭馬琴的《南總里見八犬傳》是傳奇小說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從安房之國逃亡的武士里見義實,育有一女名為伏姬,類似中國的盤瓠神話,他飼養的義犬竟然殺掉了敵方的將領,條件是想和伏姬結為夫妻,後來義犬和伏姬生下了俠義與忠貞的八犬士,展開一場對抗邪惡政權以及魔界的戰爭,作者參考《水滸傳》、《三國演義》和日本古典的《宇津保物語》完成龐大的長篇幻想鉅構。


近代的幻想文學


 在此介紹一些大正時代的幻想文學作家,首先介紹的是創作《半七捕物帳》的岡本綺堂(1872-1939)他也是寫作短篇怪談的高手,作品大多收錄在《青蛙堂鬼談》、《近代異妖篇》、《岡本綺堂妖術傳奇集》他長期浸淫中國的志怪文學,對《聊齋誌異》也相當熟悉,並改寫成《中國怪奇小說集》(光文社)。


 幻想文學大師泉鏡花(1873-1939),獨樹一格的作風,充滿了異色的想像,他的作品和江戶的傳奇小說很類似,但其實更接近歌舞伎和淨琉璃的戲劇表現,因此,經常被改編成劇本搬上舞台,其代表作品《高野聖》出入夢幻與真實深受讀者喜愛,在當時評價甚至超越了他的老師尾崎紅葉。漫畫家波津彬子曾經將他的三篇傑作〈天守物語〉、〈夜叉池〉與〈海神別莊〉改編成漫畫收錄在《鏡花夢幻》單行本,波津彬子絕美浪漫的風格,詮釋他的作品真是相得益彰。


 夏目漱石(1872-1939)的《夢十夜》是一部風格獨具的作品,收錄的十則短篇風格迥異,不僅反映了漱石的內心世界,也和江戶時代以來的「夢物語」傳統遙相呼應,整體來說富有散文詩的意境,又像是極短篇一般的詩小說,呈現了澄靜透明的無意識世界,好像底部連在一起的冰山,許多不合理的人事物,表面上看似毫無關聯性,實則環環相扣,充分掌握了夢元素的創作特質。


 夢野久作(1889-1936)的初期代表作《白髮小僧》杜撰了一個不存在的國度、一段不存在的歷史,任想像力奔馳.是一篇屬於妖怪的長篇故事,依照日本人的定義,這部作品也歸類在傳奇小說的範疇之內。


 江戶川亂步(1894-1965)所創造的怪奇推理小說,充滿怪奇、恐怖、幻想、獵奇以及對人體畏怖的執著意念。他極欣賞愛倫坡的作品,連名字也要和這位美國的恐怖推理大師諧音,他承繼愛倫坡的詭異風格,添加日本在地的風俗和禁忌,情節曲折離奇、出人意表結局更是讓人拍案叫絕。作品包括《孤島之鬼》、《盲獸》、《芋蟲》、《魔術師》、《白髮鬼》、《幽靈塔》、《帕諾拉瑪島奇談》等。


 芥川龍之介(1912-1926)是日本大正時代的代表作家,作品多取材自古典文學中的傑作,以其特殊筆法加以潤色,重新構圖。代表作〈杜子春〉、〈蜘蛛之絲〉〈河童國物語〉都有所寓意,極盡幻想之能筆,尤其是〈地獄變〉的描寫,讀來令人顫慄不安。


現代日本奇幻文學


吸血鬼、狼人系


 在日本一聽到菊地秀行的名字,就會興奮大叫的通常是年約三十歲的單身女子。另一方面,只要是菊地秀行寫的東西,完全沒有遺漏地進行蒐集、保存、整理的補完計畫的人,通常是已婚的男性,這是《幻想文學》雜誌根據讀者意見調查表得出的分析結果。他創造了前所未有魅惑的首都圈魔界物語,連香港導演徐克拍攝的《妖獸都市》靈感也源自他的作品及相關漫畫讀物。《魔界都市─新宿》是他的成名作品,菊地描寫從大地震災難中誕生的新宿變成一個魔界都市,創造了戰前與戰後的傳奇小說都從未開拓過的處女地。


 菊地秀行《吸血鬼獵人D》系列表現出迥異於日本風土的異國氛圍,他對吸血鬼的興趣都投注在這部作品中,他的故事強調速度感和節奏,風格明快,武鬥與都市巷戰的描述,猶如好萊塢動作片《刀鋒戰士》的淋漓暢快,同樣也是取材自吸血鬼獵人,但是菊地秀行的作品更勝一籌,當今日本文壇,無人能出其右,在一片絕望的人性荒野上,吸血鬼獵人依然能夠以堅強的意志,為人類奮戰,誠屬難得,而梅菲斯特醫師不計代價拯救傷患,積極對抗魔界的毅力,更讓人感到欽佩。


 半村良《石之血脈》(角川文庫)建設集團裡的菁英幹部,被來自歐洲的吸血鬼所感染,被捲入一場巨大的陰謀之中。故事中的角色,利用不死的力量,展開驚險的鬥智競賽,是日本具代表性的奇幻力作,利用與魔法相關的話題,創造出新型態的吸血鬼,趣味十足。


 笠井潔《吸血鬼戰爭》(作品社) 一名KGB(前蘇聯調查局情報員)同時也是恐怖份子的九龍鴻三郎,為了保護身上附有寄生生物的吸血鬼,與國家與企業之間展開對決,故事中吸血鬼的祖先遠從外太空飛來,在傳說中的穆大陸上建立高度文明,充滿了傳奇色彩。


 平井和正《人狼傳說》系列 (角川書店)活躍於現代的人狼上演一場如同冷硬派動作片的故事情節,一到滿月就會變身成狼的超能力者犬神明,與人類社會的惡勢力戰鬥,生存在人與狼之間的狹縫中,作者透過第一人稱的視角,揭開文明社會的黑暗醜陋的一面,即使是冷酷的人狼同樣是有感情的動物,充滿抒情主義的觀點,值得一讀。


 夢枕貘的《狩獵魔獸》系列是偏重抒情敘事的青春動作派小說,圍繞著異形生物基美拉的過去、現在與未來,是一部學園氣息濃厚的長篇傳奇作品,最新作品《基美拉群狼變》故事舞台拉到廿世紀初的西域,以基美拉的角度來說明人類的進化過程,試圖解開現代科學尚未解決的遺傳之謎。


異世界奇幻系


 這部份書目大多譯自西方奇幻文學。計有Robert E. Howard的《柯南》系列(早川文庫 SF),以距今大約一萬二千年前的古陸塊哈玻里亞為舞台,描寫一位叫做「柯南」的傳奇人物獨力面對野蠻人、傭兵以及古代帝王展開的大冒險;托爾金的《哈比人的冒險》(岩波書店、聯經),它是《魔戒》系列的前傳,善良的哈比人佛羅多與魔法師甘道夫為找尋被奪取的寶物,經歷一連串冒險的故事;Jane Gaskell的《安德蘭女王》Atlan 身為女王卻淪落為奴隸和妓女的安德蘭,陰錯陽差之下和類人猿結婚產下一名女兒奇雅,以太古的世界為背景,展開傳奇的冒險之旅;彼德畢格Peter S. Beagle幻想經典《最後的獨角獸》(創元推理文庫、繆思)敘述世界上碩果僅存的獨角獸尋找同類的過程,從不老的森林進入繁華的人世對於人類肉身短暫與崩毀感到驚訝萬分,當她重回到自己的身分時,感受到的盡是無限追悔與悲愴。


歷史與黑暗傳奇系


 夢枕貘的《陰陽師》系列(文藝春秋、繆思)平安時代,在花山天皇統治下,拔擢了陰陽師安倍晴明作為佐國的軍師。他精通陰陽道,懂得驅使式神(一種利用法術召喚而來的替身,可以幫忙執行傳達訊息和進行斬妖除魔的工作)來完成他的任務,和他的好朋友源博雅經歷了許多怪事所展開的長篇系列作品。電視版和電影版的《陰陽師》男主角分別由稻垣吾郎與野村萬齋飾演。


 日本推理小說的多產作家西村壽行,也寫過許多架空背景的小說,例如《原色之蛾》、《毀滅之笛》、《蒼茫的大地》、《癌病船》等,他的小說行文流暢,追求快節奏,一幕幕驚心動魄的場景,把暴力與仇恨,從心理的變態和生理的變態中解放出來,變成了殺人不眨眼的野獸,於是乎原本善良的人遭受到誤解,從此走上黑暗之路,可以說道盡人世的蒼涼與悲哀。


 日本自戰後引進西方的奇幻文學,加上漫畫、動畫與RPG電玩的盛行,讓田中芳樹的《銀河英雄傳說》、水野良的《羅德島戰記》成為ACG愛好者之間熱烈討論的話題,戰術、攻略系列的大眾奇幻文學也在日本和台灣的書市佔有一席之地,這些不同的文本與媒介的交相影響之下,讓奇幻創作者有不斷前進的動力。最近超視將上映「十二國記」的系列卡通,原著由小野不由美執筆,充份奇幻時空與架空王國的迷人魅力,在日本紅遍半邊天,中譯本小說由尖端出版發行。


 本文原載自奇幻基地《 恐怖特刊 》 2003年7月


 參考資料


《日本幻想文學集成》東京 國書刊行會 1991
《魔鬼筆記》台北 洪凌著 萬象圖書 1996
《FANTASY的冒險》東京 小谷真理著 筑摩書房 1998

youk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接近中午的時候,
洗了個澡,餵好貓,
準備出門去看《東尼瀧谷》。


我習慣出門前洗澡,因為心情會很愉快,當然決不是出門才洗澡,在外面奔波一天回來,我也習慣洗好澡,才碰電腦。另外,我也習慣出門一定要帶書,就算是等車的時候瀏覽幾頁也好,就算不看書,我也會在身上帶著一兩本書。就好像有人出門沒帶面紙,會感覺心裡頭不踏實,有人不戴墨鏡,覺得好像沒有臉見人,會見光死一樣。


在收納箱翻找《萊辛頓的幽靈》遍尋不著,只好把日文精裝版的《萊辛頓的幽靈》放進公事包,然後走路去搭公車。其實公車站就在街角轉彎處,是一間海產快炒店的門口,每天早晨不到六點,站牌底下總會見到兩三包垃圾。用黑色塑膠袋裝著海鮮的廚餘,袋子有破洞,湯汁從那裡流出來,發出難聞的惡臭。那是這附近時常有野良貓聚集的緣故,牠們會在半夜像小偷一樣扒開塑膠袋,找一些「垃圾食物」裹腹。

 
公車來了,貓的故事有空再說。


聽說東尼瀧谷的電影票很難買,我不曉得真實的情況,因為我的票是朋友代為劃位的,說起來挺幸運的,挑到了一個好位子,我習慣選中間後排靠走道的位子,臨時遇到什麼突發狀況才來得及逃生,這個理由應該可以成立吧。


東尼瀧谷是村上春樹作品所改編的電影,也是唯一在台灣放映的一部電影。身為村上迷的我,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當然不能錯過。坐上公車後,我選了單人的座位,從公事包取出原文小說,讀了幾行內容,腦海淨想著村上的文字,如何能夠轉換成影像?有種微妙的不真實感,像啤酒底部浮升上來的細碎泡沫,儘管它沒有重量,卻想要一口飲盡。


「真的能拍成電影嗎?」我抱著既期待又懷疑的心情。


來不及買東西吃,索性直接把票遞給了入口處收票的服務人員,跟著人群走進燈光漸暗的放映廳。非假日的中午,戲院裡居然擠得滿滿的,看來又是村上春樹的魅力把大家給引來了,誰管導演是什麼碗糕?環顧全場,只有幾個零星的座位空在那裡,也許是臨時有事未能出席吧?如果大家都是村上迷的話,應該是最詭異的一場聚會吧?


據我所知,大部分的村上迷與人群之間,總是習慣保持適度的距離,也不是特立獨行,而是對於群體懷抱著恐懼,唯獨電影院例外吧,在戲院看電影基本上像是一種集體的密教儀式,既公開又能保有個人的私密性,這樣的特質使得村上迷不輕易曝光的魔咒被解消了,換句話說,在電影院如此特殊的環境條件下,輕鬆化解了村上讀者內心的矛盾與衝突,比較不會覺得那麼尷尬。原因是村上春樹的讀者,不見得都喜歡「村上迷」這個標籤,好像屠宰後的豬肉蓋上朱紅色的印記,聽起來給人一種「你以為自己是時髦讀者嗎?」的扁平印象。


跟一群陌生的村上讀者,並肩坐在電影院裡,真的很不可思議!好吧,我承認,是有那麼一點點窺探的變態心理在作祟。所以,當電影還沒開始放映,我已經想到散場後,要找個最佳的觀測位置,看看村上的讀者們都長得什麼模樣?開演的時間到了,電影院立時陷入黑暗。有些遲到的觀眾利用手機螢幕發出的冷光,趕緊尋找自己的座位坐下。


畫面還未出現,鋼琴聲已響起,黑暗中的音樂持續約莫幾秒鐘,感覺卻十分漫長,好像周圍只有自己,一個人面對銀幕全黑的沉默,只聽得見心裡的顫音,與電影配樂共鳴著,就這樣,伴隨著西島秀俊的旁白,故事從爵士樂手瀧谷省三郎流浪到上海的故事娓娓道來,帶領觀眾進入東尼瀧谷的身世背景、內心世界和難以言說的孤獨。


我彷彿被催眠了。


東尼瀧谷出生的時代背景與村上春樹吻合,作者總是習慣以第一人稱描述,作為自身的一種情感投射,也是合理的推測吧!屬於戰後嬰兒潮的他們,面對新舊時代的價值觀差異,有著無所適從的徬徨感,大學時歷經了全共鬥(日本學運潮,學生組織之間引發的政治立場派系鬥爭)激化的年代。所有擾人的喧囂劃過耳際自身後消匿,一切復歸於平靜。面對就業現實的他們,只好被迫表現出一種姿態,從群體力量的束縛中掙脫出來,保有一點卑微的自尊。不免會聯想起村上春樹,在文章當中絕少提及他的父親,反而在小說裡淡淡地寫著:「瀧谷省三郎不適合做父親,東尼瀧谷也不適合做兒子」又讓我想到自己與父親的緊張關係,雖然他已經離開這個世界了,我們依然在夢中爭吵,彼此找不到任何交集。


令人欣羨的是,東尼瀧谷擁有傲人的畫技,使他成為當紅的插畫家,工作應接不暇,在往後的歲月裡,累積了為數可觀的財富,過著不虞匱乏的生活,只是他覺得自己失去很多東西,他以為如果有個長相廝守的伴侶,或許可以彌補心中的缺口,孰料婚姻對他而言,無異是作繭自縛。


這與《萊辛頓的幽靈》另一篇描寫婚姻生活的〈冰男〉正好形成了對照組,如果自身不是處於完滿的狀態,去企求從伴侶身上得到慰藉,結果往往是一連串的驚心與失落。兩人份的孤單,似乎更令人難以承受。


灰濛濛的,像是懷舊電影的色調,沉鬱而濃重,悶得透不過氣來,導演刻意運用蒙太奇的手法,像是回顧老相簿,鏡頭反覆由左拉到右,配合村上意識流的筆法,在東尼瀧谷的記憶中淡入淡出。有些畫面構圖簡潔,針對局部的動作特寫,著重寫實的拍攝手法,把文學作品映像化的意圖很明顯,向大師致敬沒什麼不好,可惜的是,導演主導的創作空間相形之下被窄化。然而,市川準已經算很厲害了,要忠於村上的原著,其實也是非常地不容易呀,保有村上的味道,又能讓大家感覺是在看電影,而不是看畫面說故事,必須在細節的部分處理得非常好,才能抓到文字所散發出來的神韻。


導演的確拍出了一些村上的味道,例如:準備簡單的食材,一個人嚼著沙拉,淋上醬油的冷豆腐,然後配上冰啤酒。低彩度的中性配色,所有色彩摻入灰階,充滿禪意的極簡室內裝潢、空間走位、單一的光源和陰影。定格的畫面處理得很乾淨,以局部暗示整體的攝影風格,令人激賞。不過,整部電影真的很悶,如果不是村上迷,也不習慣看藝術電影,肯定會在電影院睡著吧。


但我並沒有睡著,坂本龍一的電影配樂,牽動著隱於伏流的情緒,當東尼瀧谷的心上人出現時,平舖直敘的情節終於有了轉折。一個孤獨的男人,邂逅他生命中的女人,宛如活在聖母的淚光中,我們看見有人為暗室點上了燭光,隨後又悄悄地還原深不見底,濃郁得化不開的黑。


東尼瀧谷的洋名聽起來古怪,成了同學們嘲笑的對象,不擅於處理人際關係的他,無法融入群體生活,於是習慣於獨來獨往,藉以逃避煩瑣的現實,耽溺在自我構築的小天地裡,把注意力全放在工作上,相信世界是和平的,一個人活著也無所謂,如此催眠著自己,直到一顆美麗的石子,在他平靜的心湖泛起圈圈漣漪,那人正是英子。


在鏡子前面,英子不斷塑造自己的分身,當一層又一層的皮膚晾在衣帽間,彷彿找到了自己虛構的存在。直到東尼提醒她適可而止,必須節制瘋狂的購物欲,她覺得自己好像逐漸變稀薄了。她嗅聞每件衣服、鞋子、皮包的味道,從質料的觸感,到顏色的搭配,她實在找不到理由說服自己不去買衣服,唯其如此才能感受自我的存在價值。


「只是單純地無法忍受而已」她說。


她突然發覺自己一無所有,像斷了線的傀儡、摔碎了一地的珍珠項鍊,和世界僅有的連繫也斷絕了。她惦記著自己的衣物,如同斷其手足,卻因為開車想著這件事,一時恍神賠上了性命。無師自通的穿衣術,戀物癖的極致,終歸虛無。


後來東尼瀧谷登報找尋符合七號衣服尺碼的女性當他的助理,工作內容很簡單,只要穿著前妻的衣物像是穿制服一樣,他工作的時候在附近走動就好,由宮澤理惠分飾兩角的久子,像是被前妻英子的靈魂附身似地,面對衣帽間成排的昂貴衣服,忽然跪倒在地上,失聲痛哭,宛如穿梭平行世界的幽靈。這一幕最令我動容,瞬間整個人像被掏空似晾在觀眾席上,像是一件無人認領的行李,被遺忘在失物招領處,悵然若失,不知所謂。


東尼瀧谷試圖抹去關於前妻的種種記憶,唯久子在衣帽間哭泣的模樣難以抹滅。
本文作者:銀色快手 2005.11.14 原載於【妖怪煉成陣】部落格 


タイトル:トニ-滝谷
監督:市川準
原作:村上春樹
ナレーション:西島秀俊
出演:イッセー尾形
   宮沢りえ


youk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esign by 甄妮絲 需要這張圖的朋友歡迎索取貼圖語法。


有沒有想過給未來的自己發一封Email?
如果你覺得這個主意還不錯的話,
一起來參加共筆活動吧「寫封信給十年後的我」(Future Me)


小時候看「多啦A夢」卡通,
打開書桌抽屜,大雄就可以乘著時光機
去尋找未來的自己,看看自己長得怎麼樣
是不是還是一樣貪玩好吃懶做?


如果有一天,在抽屜裡發現一封十年前寫給自己的信
一定會感觸良多吧,當時的我煩惱不少,夢想很多
口袋裡的鈔票總是不太夠,認識的朋友就只有那幾個。


如果過去的自己可以跟未來的自己搭上線,
感覺一定很妙呢,想寫信的人可以在自己的部落格/網誌/博客
張貼一封短書(字數不限),也歡迎親筆手寫照相傳圖檔上傳,
對於未來的想法,或現在的苦惱都可以寫進去喔,
原來十年前的我是這樣子呀,夢想啊,人生呀,還有寄寓未來的期待。
要註明你的暱稱,部落格名稱和網址。
在共筆活動這篇文章的回應欄,或是噗浪上的這篇噗報名


活動期限是七天(2009.06.04 ~ 2009.06.11)
參加活動者,快手會把大家的信件連結貼上來,彼此交流
有機會獲得【布拉格書店】提供的神秘「禮物書」乙冊。



參加步驟:

一、在這篇噗簽到,或在本篇文章的回應欄留言即可。
二、在自己的網誌上張貼一篇「寫信給十年後的自己」短書,
三、彼此分享「寫信給十年後的自己」的網址連結
四、有機會獲得小小神秘「禮物書」乙冊,活動結束後會公佈名單。
五、活動期限:2009.06.04 ~ 2009.06.11



共筆連結:

寫給未來的自己 2008/03/07
1.【艾文的記事本】 By 艾文
http://www.ivanlee.idv.tw/ivanlee/index.php?pl=290


寫信給十年後的自己 2009/06/04 
2.【人在江湖】 By 莫妮芙 
http://morefscenario.blogspot.com/2009/06/blog-post_04.html


寫信給十年後的自己 2009/06/04
3. 【奶嘴兔兔的網站】 By nikolabbit 
http://pptsaoinartblog.blogspot.com/2009/06/blog-post_04.html


寫信給十年後的妳 2009/06/05
4.【妮可(美穗)的飛行記錄】 By 妮可(美穗)
http://blog.xuite.net/nicolejj/FlyAway/24559928


嗨!安妮 妳好嗎?(寫信給十年後的我) 2009/06/05
5. 【Annie's 攝影筆記本】 By 安妮的攝影筆記本
http://blog.xuite.net/anniescat/annie/24582186


十年-寫封信給十年後的我 2009/06/05
6.【生活】·【旅行】·【攝】 By 傲少年
http://sen-photo.blogspot.com/2009/06/blog-post.html


寫信給十年後的自己 (Future Me) 2009/06/05
7.【MINIQQ Life】 By MINIQQ
http://miniqq.pixnet.net/blog/post/24269879


Future Me !共筆活動:寫信給十年後的我 2009/06/06
8.【小兔子的月光飛行】 By 小兔子Kiki
http://rabbitspace.pixnet.net/blog/post/24276822


寫信給十年後的我 2009/06/06
9.【如是。或許。並不。】 By sunbodyme
http://sunbody.blogspot.com/2009/06/blog-post.html


給未來的自己——共筆活動:寫封信給十年後的我 2009/06/06
10.【誤讀】 By 沒力史翠普
http://dora2009.pixnet.net/blog/post/25282429


寫信給十年後的我 2009/06/07
11.【滋味很多種,所以我坐著吹吹風】 By 霹靂貓
http://blog.xuite.net/ncuchi90/today/24629030


嘿,十年後的你,或是我,收信快樂 2009/06/08
12.【遊戲場-生活‧文字積木】 By Archinakmc
http://blog.roodo.com/archina/archives/9186477.html


遺失的支點 (共筆活動:寫信給十年後的我) 2009/06/09
13.【JANECY HSU‧甄妮絲】 By 甄妮絲
http://janecy.blogspot.com/2009/06/future-me_09.html


是否依然閃閃發亮(共筆活動:寫信給十年後的自己) 2009/06/09
14.【發光小魚缸】 By isisfish
http://isisfish.blog.shinobi.jp/Entry/21


笑容,是我給妳一生的禮物。(寫封信給十年後的我) 2009/06/10
15.【綺羅怎敵霜寒 冰心難挽逝水】 By 妞 
http://tw.myblog.yahoo.com/jw!wtPImGOGGRlMoNsRMch4ux4-/article?mid=4219&prev=-1&next=4212


【共筆活動】寫封信給十年後的我 2009/06/11
16.【BART的Neverland】 By BART
http://www.wretch.cc/blog/bart1/14475646


海豚!快收信! 2009/06/11
17.【海豚飛看世界】 By 海豚飛
http://blog.sina.com.tw/htfjsw/article.php?pbgid=2348&entryid=589440


牧風生活亂報Vol.19.牧風不惑乎? 2009/06/11
18.【牧風生活亂報】 By 牧風
http://blog.yam.com/koisjo/article/21571996


十年後,你還是你,我還是我嗎? 2009/06/11
19.【靈魂,學習樂活】 By 蓮娜
http://lannacheer.pixnet.net/blog/post/25442114


Moss Grows Fat On A Rolling Stone - 寫信給十年後的自己 2009/06/11
20.【CONFESSIONUM】 By Kirsten
http://confessionum.blogspot.com/2009/06/moss-grows-fat-on-rolling-stone.html


<那個誰?借個火> 2009/06/11
21.【Ativan / 安定文】 By JFK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ativan/3/1313050654/20090611230132/


青大鳥,妳好妳好 (共筆活動:寫信給十年後的我) 2009/06/11
22.【熊貓與菊花】 By 青小鳥
http://blog.roodo.com/chuckey1022/archives/9208885.html


(共筆活動)寫信給十年前的你 2009/06/11
23.【妖怪煉成陣│銀色快手的部落格】 By 銀色快手
http://blog.roodo.com/miserneo/archives/9208907.html

youk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銀色快手



有人問我怎會想要發起 「寫封信給十年後的我」共筆活動
在搜尋引擎輸入幾個關鍵字,會發現其實很多人都曾經寫信給未來的自己。


看到共筆題目後,不禁開始想像未來的自己會是什麼模樣呢?
如果站在十年後的角度,回頭看看現在的自己,會是怎樣的心情?
生活過得好不好?開不開心?有沒有滿足自己的欲望?還有沒有夢想?


寫信給未來的自己,懷著小小的期待又怕受傷害的心情,
這封信不知道未來會不會被開啟?或是被遺忘在信件匣被遺忘在某個消失的網址
十年後還有沒有人在寫部落格呢?十年後的電腦長什麼樣子啊?


如果在試著在回憶裡埋下時光膠囊,一定要記得在時限屆滿之前打開來看看,
也許會有全新的發現也說不定呢,誰知道當年的自己藏了什麼密碼在裡面。


原初發起這個活動的想法,來自一張在台北公館「寶藏巖」所拍攝的照片。
拍照的女孩是一個記錄片導演的助理,他們記錄了一百位詩人的訪談畫面。
在台北當代藝術館展覽,偶然的機會下我和這女孩聊起關於攝影和詩的種種。
Photo by 怡晴 取材地:台北.公館.寶藏巖 2005 
這張照片是在她的網誌上看到的,它有一種魔力吸引著我,又寂寞又美好。
照片中低矮的屋舍水泥外牆一隅,參差不齊掛滿了鐵製的綠色信箱。
這裡大多是違章建築,沒有統一的信件收發處,收件人的名字就寫在信箱上。
有時候,我只是想寫信,卻沒有特定傾訴的對象,那就把信寫完吧,
信封上沒有署名,也沒有地址,就當作是「收件人不詳」的一封信。
郵差每天處理大量的郵件,總會夾雜著這類難以處理的信件,但也有例外,
像是電影《海角七號》寫給友子的情書,這真是超級難的任務耶!


不曉得寫信給誰,乾脆寫封信給自己吧,既不用投郵筒,也不用貼郵票。
未來的自己還可以收到當年的字跡,當年的心情,當年說不出口的小秘密。
就像中年大雄打開書房抽屜,坐上時光機回到小時候叮嚀童年大雄:
要好好用功讀書,將來才能出人頭地,完全擺出一副說教的態度。


十年前,十年後,我們的命運和未來掌握在自己手上。


共筆活動在前幾天圓滿落幕了,有23 篇來自不同朋友寫來的信,
其中大部分是「噗浪」上的朋友共襄盛舉,觀察活動進行的過程中,
我發現「噗浪客」和「部落客」的串連力量真的相當驚人!

沒力史翠普和我,很用心地看了大家寫來的信,並交換了些意見,
我們從23 篇之中選出三封值得一讀的信,帶著鼓勵安慰和希望的信,
有自己陪伴一路走來的人,也會懂得從淚水和歡笑中提取前進的動力。


這三位朋友符合了理想中的贈書人選。
她們分別是:妮可(美穗)、MINIQQ、Kirsten


1.妮可(美穗) 獲得《當生命陷落時》(心靈工坊)一書
【妮可(美穗)的飛行記錄】 By 妮可(美穗)
http://blog.xuite.net/nicolejj/FlyAway/24559928



2.MINIQQ 獲得《聖戰少女‧遙》(奇幻基地)一書
寫信給十年後的自己 (Future Me) 2009/06/05
【MINIQQ Life】 By MINIQQ
http://miniqq.pixnet.net/blog/post/24269879


3.Kirsten 獲得《克羅諾斯的奇蹟》(麥田出版)一書
Moss Grows Fat On A Rolling Stone - 寫信給十年後的自己 2009/06/11
【CONFESSIONUM】 By Kirsten
http://confessionum.blogspot.com/2009/06/moss-grows-fat-on-rolling-stone.html



最後,要感謝各位熱情參與和關注這次活動的朋友們,
有機會,銀色快手和沒力史翠普這對妖怪夫妻檔,
還會陸續舉辦類似的小活動,歡迎大家一起來玩!

 

【相關文章】
1.共筆活動:寫封信給十年後的我(Future Me)
2.幸福的香氣──寄信給未來的自己 2001 文/銀色快手
3.(共筆活動)寫信給十年前的你 文/銀色快手
4.來自妖怪夫婦的禮物(By MINIQQ)

youk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その不思議な未来では  
 ミステリトレインが動き出す 
 アンドロイドが恋に落ちる


 不可思議的未來裡 
 一輛神祕的列車出動
 複製人墜入戀愛中

 
 文/銀色快手

 昨晚,忽然想起 2046 電影裡的一幕,王菲捂著耳朵放大音量跟木村拓哉講越洋電話,外面是清冷的街景,隔著迷濛的玻璃窗,點綴氣氛的紅綠燈泡不時閃爍著,人們不知道去哪兒狂歡了,伴隨著應景的耶誕歌曲。


 梁朝偉飾演的周慕雲站在報館門外,說了這段話:那晚我覺得自己像個聖誕老人,我帶她回報館,讓他跟男朋友通長途電話,看到她開心的樣子,我也為她高興。其實所謂1224、1225,是現實生活裡的平安夜,每年到了那一晚,很多人都需要多一點溫暖,那個晚上,雖然我自己沒得到,那又有什麼關係。


 我喜歡這一幕,因為它說出了我內心真實的感覺。去年的聖誕節和跨年,好像在寒流來襲的夜裡,只穿了單薄的衣衫,站在熙來攘往的街頭外邊,啃著凍到舌頭的冰棒,又吹著涼風打噴嚏似的,好需要多一點溫暖,卻寧願把祝福的話語送給更需要溫暖的人,把自己當成聖誕老人,身上掛滿了裝飾品和五彩繽紛的燈泡,不明究底的路人只覺得滑稽罷了。


 為了找這一幕,我幾乎把DVD又重新放了一遍,半夜躡腳躡腳下樓,怕吵醒母親睡眠,打開冰箱拿出兩罐冰啤酒來喝,就這樣在不開燈的客廳裡一個人喝酒把片子看完。看電影真是紓發情緒的好方法,啤酒三兩下就喝光,卻不想在凌晨上街去便利商店買,說是上街也不過是走到對面而已,全家便利商店離我家很近,我只是懶得出門,外頭太冷,連流浪狗也不知躲到哪兒去了。


 2046 的片尾,打出向香港作家劉以鬯致敬的字幕,熟悉他的作品的人都知道,從第一個字幕卡「所有的記憶都是潮濕的」開始,電影中的字卡都取材自劉以鬯的長篇小說《酒徒》,而花樣年華的字卡則是取材自另一本小說《對倒》,好奇心的驅使下,我在誠品信義店找到了《酒徒》,簡体字印行,解放軍文藝出版,薄薄的一本,人民幣11.5元。到底是什麼樣的文字,讓王家衛找到了靈感,接連拍了花樣年華和 2046,從小說中似乎可以找到一些蛛絲馬跡。


 題名叫酒徒,內容免不了一些醉言醉語,我想起俄國小說杜斯妥也夫斯基也寫過賭徒,想來文學作家也都沾染過墮落的惡習,是因為曾經墮落過,所以才能把人生看得透澈,還是為了討生活,迫於現實的無奈,才會將這些墮落的經驗熬成文字來換取金錢。無論是哪種原因,這些文字早已昇華成文學,在札實的生活基底下,猶如窖藏的老酒散發出迷人醇香。


 初看酒徒覺得很疑惑,字裡行間常穿插不相干的敘述,跳躍式的思考,像是黑膠唱盤跳針似的,比如說:「潮濕的記憶。/現實像膠水般粘在記憶中。母親手裡的芭蕉扇,扇亮了銀河兩旁的牛郎織女星。落雪日,人手竹刀尺圍在爐邊舞蹈。/輪子不斷地轉。母親的"不"字阻止不了好奇的成長。十除二等於五。有個唱小旦的男人名叫小楊月樓。大世界的酸梅湯。憂鬱迷失路途,找不到自己的老家。微笑是不會陌生的。蝴蝶之飄突然消失於網中。


 整個章節,有二十六段文字皆以"輪子不斷地轉"起頭,像電影快速剪接的蒙太奇鏡頭,身為酒徒的主人公,細數他腦海中那些零星片斷的畫面,很多生活的場景、戰爭時期的動亂、文學與哲學的思辯以及不知從哪兒天外飛來一筆的詩句。抄錄最末一段:「輪子不斷地轉。香港在招手。北角有霞飛路的情調。天星碼頭換新裝。高樓大廈皆有捕星之欲。受傷的感情仍須燈籠指示。方向有四個。寫文章的人都在製造商品。白蘭地。將憎惡浸入白蘭地。所有的記憶都是潮濕的。」


 從頭到尾一氣呵成,真像是醉了的人,還在那邊提起筆桿振筆疾書,寫下的通篇醉語。我也曾醉過,多少能體會那種思緒飄忽的狀態,又使我想起了舞鶴這個名字,在印刻文學上看他的作品,全文不用一個標點符號,念起來像繞舌歌完全不理會文法的字句,好像道士喃喃吐出的降魔經咒,酒徒也是這樣的,唯有嗜好杯中物才能理解理智與情感崩塌潰散的世界,透過意識流的手法,毫不保留呈現在讀者的面前,讀著這樣的文字,我也好想試著邊喝酒邊讀小說,搞不好靈感一來,動動筆又是兩三千字,筆下完全跟不上快如閃電的思緒。


 《酒徒》是一本自傳性色彩濃厚的小說,描寫一個文人如何在香港如此繁華且動盪不安的時局下,努力求生存的故事,2046 片中梁朝偉所詮釋的角色,正是書中窮酸又貪杯好色的酒徒。時常跟朋友借錢買酒來喝,有時候醉倒了,還誤了報館的截稿時間,氣得總編只好下令停掉他的連載專欄。


 雖是如此,他依然是有雄心壯志的,但對於文學創作的理想和文學作品的批判,他可從不馬虎,快人快語,往往是一針見血,從書裡可以得知當時文人生活的情狀,也可以蒐羅到不少中外文學的知識,尤其是中國新文學運動的現代小說這一塊,好多作家的名字都覺得陌生,一杯。兩杯。三杯。四杯。好像就可以把中國現代文學史細數一遍。


 劉以鬯在書中以老劉的身分坦言他是喬依斯的信徒,也是普魯斯特的擁護者,他甚至也讀納博科夫的羅麗塔,也喜歡吳爾芙的作品,更愛卡夫卡,在閱讀的領域,這個酒徒完全不輸給現在的文藝青年,也許更勝一籌,當他接受年輕編輯麥荷門的邀約,成為《前衛文學》的總編時,卻謙虛的這樣說,我只是個寫通俗小說掙幾個錢的人,怎能去評斷一篇創作小說的好壞呢?其實我知道他的心裡面是很苦悶的。


 在文學創作全然不被重視的當時環境下,他經常提出新詩與小說的關係,《酒徒》的實驗性,也正好建立在這層關係上,它像是酒鬼的囈語,大量使用意象來表現人物內心的獨白,寫的是意識底流動的思維,並不像用攝影機去記錄,或用繪畫去重現寫實,而是真真切切的掏心挖肺的把人物的真實給搬上了枱面,無怪乎被亞洲周刊選為中文小說一百強,《酒徒》確實是一部開啟中國意識流小說之先河的優異作品。


 重看王家衛的 2046 ,我也在尋找愛情的承諾與背叛,變與不變的答案。意外又認識到劉以鬯的作品,學習到不少的知識,原來那些如夢似幻,流麗絕美的鏡頭畫面,是導演為了呼應小說情節將文字映像化的再創作,經由流暢的剪接和時空交錯的敘事手法,將花樣年華,甚至是延續阿飛正傳和重慶森林的人物故事,更拓展了一部電影在有限時間裡所能創造出空間的極致,所有的戀人絮語都濃縮在 2046 這個未來的世界裡,誰能從其中找到答案,故事就可以重新開始,永不停歇。(2008.01.02)



 很久之前,看完 2046 寫的<記憶總是潮濕的>重新貼上來。


 你急切地詢問我的下落,昨晚去了哪裡?怎沒回你電話。只能告訴你,我剛從一個叫做「回憶」的地方離開,差點陷在那裡回不來了。我甚至盯著鏡子,認真地問自己,真的回來了嗎?彷彿身魂完全被懾住的感覺,恍惚怔忡,無以名狀,面對黑暗中流逝的鏡頭,啞口無言。回到電腦螢幕前的我,僅是一具沒有靈魂的肉身罷了,好似原本塞滿了雜物的容器,瞬間被掏空了,陰魂不散的愁緒,還在我耳邊呼吸著,呻吟著,欲說還休。


 我必須承認《2046》是一部相當恐怖的電影。至少,對一個試圖從「回憶」泥淖中脫出的我是這種感覺。這是一種很漫長糾纏的感覺,在王家衛過去拍過的電影裡,許多登場人物都有他們各自的延續,圍繞著尋找與失落這個古老的命題,你看見《阿飛正傳》裡沒有腳的小鳥、《重慶森林》裡想要一雙飛向國外的翅膀、站在《花樣年華》柔情似水的碼頭,重覆著一遍又一遍「你要不要跟我一起走」。這些熟悉的氣味,想必你也曾經聞過、嗅過。你被那氣味誘引而來、深陷沉溺。你的心浸染了很深很深,看不見的顏色,故事的情節在不知不覺間,潛入意識的底層化為伏流。


 記憶總是潮濕的,像經久未修的水龍頭,不時地滴答作響,面對時間的殘酷無情,發出最微弱的抵抗。每個人的記憶裡頭,都種著盤根錯節的樹,有悲傷的樹 也有沉默的樹,經歷過一些事之後,那些樹就不知不覺長出來了,總有掉不完的樹葉,覆蓋著埋藏秘密的樹洞,永遠無法訴說完全的愛意,都在記憶裡延伸它的枝椏,恣意而潮濕地生長著。有音樂流動的河從旁邊流過,有耳語流動的房間所形成的長廊,當這輛長長的列車急急地噴向未來時,在行經寒冷地帶的時候,請記得找你身旁的人擁抱,請他賜給妳溫暖,即使時間很短暫也無妨。如果湊巧擁抱那個人也是孤獨的,那你可能又要走出一段故事的叉路了。我想迷宮一樣的迴路就是這麼來的,有的人還情願陷在裡頭,永遠也不想要離開,所以說從2046回來的,一個人也沒有。

圖片說明:王家衛電影《2046》的劇照(擷取自法文版DVD)

【延伸閱讀】

Fran 私觀點:劉以鬯的《酒徒》
潘國靈:劉以鬯,文學人生、夾縫人生
藍祖蔚:所有的記憶都是潮濕的,王家衛談美學與文學(上)
藍祖蔚:所有的記憶都是潮濕的,王家衛談美學與文學(下)
[吳哥窟] 梁朝偉埋葬秘密的洞,究竟在哪裡? By 工頭堅

youk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菊地秀行─魔獸時代創造者

 「二○○三年金馬獎動畫展」上由川尻善昭所執導的《吸血鬼獵人D》,以精密的畫風和華麗的視覺效果吸引許多觀眾注目。原著小說作者菊地秀行(Kikuchi Hideyuki)在二十年前即掀起日本視覺系奇幻小說創作風潮,雖未曾獲得重要文學獎項肯定,但他的作品影響深遠,早已被公認為「日式奇幻文學」的傳奇人物。他的幾部重要著作,如〈魔界都市〉、〈吸血鬼獵人D〉等系列小說,近日也在台灣陸續推出中文版。

文/席瑋琪


 出生於二次戰後的菊地秀行,自小閱讀第一代大眾讀物作家如手塚治虫、江戶川亂步、圓谷英二等人的作品成長,並適逢日本大量引進外國文學的出版風潮,很早就開始接觸各種西洋妖魔傳說,這些都成為他日後創作奇幻文學的原點。他曾坦言,真正吸引他的是神祕類型小說,但當時這一類小說在日本並不盛行,因此在大學時代他參加的是推理研究社團。從青山學院法學系畢業後,他為了逃避繼承家業(大眾食堂),於是從事編輯、翻譯、報社記者等文字工作長達十年,磨練出他日後的寫作風格。


 一九八二年他的第一本小說《魔界都市》出版,書中迷離奇幻的世界引起廣大年輕讀者迴響,接著他開始創作大量的奇幻/魔幻小說,以每年平均十本以上的速度出版,並創下二十二年間毫不間斷的紀錄,二○○二年時其作品更突破了兩百本,改編成的相關電影、動畫、電玩、漫畫作品則是難以計數。


 回想當初寫作《魔界都市》的緣起,菊地秀行說:「在我開始寫這個故事沒多久之前,美國出版了近未來小說《紐約1997》並拍攝成電影,由著名的美國導演約翰.卡本特執導,故事描述在曼哈頓島上,英雄打擊惡勢力,並解救美國總統飛機失事的危機。我很喜歡這種『現實魔幻』的設定,在實際的地方建構出奇想的故事」,他以此設定,創造了〈魔界都市〉系列故事。


 樓高約一百公尺──四根柱子支撐數十萬噸重的建築物,卻沒有使用任何反重力的設備,真是令人拍案叫絕的平衡法。整棟建築物恐怕是由倒立花朵般的高塔支撐著,外頭圍著階梯的扁平建築物,則可能是居住區域。


 ……唯有死亡的直昇機組員知道真相。


 這座巨大的空中建築物,其實是在一瞬間從無到有誕生的。


 ──《魔界都市2魔宮巴比倫》


 《魔界都市》的背景是日本最熱鬧的商業區域「新宿」,因為一場莫名的「魔震」徹底改變了該地風貌,從光鮮的商業大城變成空中魔都,並成為魔法師、不法組織、妖獸群聚的地點。這種和現實接近卻又帶著魔幻趣味的設定,深深吸引讀者的目光。一般評論者認為,菊地秀行的作品和歐美同類型作品最大的不同點,就在於其清晰明快的節奏感、簡潔有力的文字描寫、充滿張力的劇情。他設定的主角也極富個人魅力,雖然故事本身存在著不可避免的英雄主義,但對於超能力的描述往往帶有悲劇的味道,故事中人性的矛盾與掙扎、正義與邪惡的衝突等等情節,常營造出某種「反英雄」的氣氛──「吸血鬼獵人D」就是最明顯的例子,他掙扎在人性與吸血鬼的魔性中,使他顯得陰沉而難以接近。

 
 菊地秀行對於日本奇幻小說界帶來最大的影響,是他對小說「背景」的設定,他將「東方特異能力」和「西方妖獸世界」融合,或將「機械世界」和「魔法世界」並置,成為後來奇幻作家爭相借鏡與模仿的對象。他筆下創造的魔界、第二度與第三度空間、外太空或是殖民地,在當時都是十分新穎及令人驚異的戰慄空間,至今仍被許多作家或漫畫家所援引,如《幽遊白書》、《JoJo冒險野郎》、《獵人》等漫畫,多少都受到菊地秀行作品的影響。

 
 他所創造的怪物也常被其他作家模仿,如複製人分身、吸血鬼獵人、魔法科技生物與妖物異獸等。而他對這些妖怪的處理方式,也和其他奇幻作家不同。過去妖怪和怪獸往往扮演邪惡的角色,被人類社會所排斥,他對這些不屬於這個世界的異形生物,卻有種特別的關愛,他覺得異形生物也該和人類一樣,有著七情六欲與善惡之分,並非如一般人認知的只有妖怪的獸性。這種「擬人化」與「仿人類社會組織」 的構成,讓他的故事有別與以往只強調怪物醜惡和殘忍特性的作品。


  D大叫的一剎那,咳個不停。
  頭上粉碎的血泡,即將沐浴在血霧之中。
  像是把嘴唇撥開似地,從口中噴出了鮮血。
  嘴角雖然還牽著血絲,但D的速度始終停不下來。

  ──《夢中的D》


 菊地秀行對於妖麗、奇詭的人物和場景設定情有獨鍾,加上與插畫家天野喜孝合作的加乘效果,開拓出「視覺系日式奇幻小說」的風格。其中〈吸血鬼獵人D〉系列是以西方妖怪「吸血鬼」為主題。故事時空背景是數萬年後的地球,人類經歷過吸血鬼統治之後重新獲得新生,但是環境已經被吸血鬼破壞殆盡,魔法和黑暗生物充斥各地,一名人類和吸血鬼混血的後裔D,在這一片荒蕪的大地上,展開了獵殺吸血鬼的旅程。菊地秀行提到對〈吸血鬼獵人D〉系列的想法時說:「D是異形和人類交流後誕生的後裔,隨著現代新文明的發展,過去的古老文明即將消失,幾乎被人們所遺忘或放棄,但其實他們依然在這些作品裡呼吸、存在著。我想藉由異形生物和人類的接觸交流,再一次重新審視失去的東西所擁有的意義。」

 
 菊地秀行認為,這個系列所描寫的吸血鬼文明的末路,也可以視為一則人類濫用文明發展的寓言。創作吸血鬼獵人的世界時,他的腦海裡浮現一幅孤單身影走在荒野裡的景象,隨後成為該系列開頭的主調;回看這一系列作品,他發現自己對環境和文明的種種想法,其實已經顯現在故事情節當中了。


 D一口氣衝入接踵而來的雞群,巨鳥的雙腳從中間斬斷成兩半。
 發出「吱」的一連串慘叫聲之後,無數黑色的喙從D的頭上落了下來。
 和這些巨鳥相較之下,人類的頭簡直比杏仁還要脆弱。

 ──《夢中的D》


 菊地秀行認為自己是屬於長篇小說型的創作者,「長篇小說較能突顯角色特性與經營對話,而短篇小說則重視主題以及點子。」因此他的小說多為系列作品。對於台灣出版自己的作品,他表示:「〈吸血鬼獵人D〉系列時空設定模糊,比較沒有日本的地域隔閡,文化差異較小,希望能有更多的台灣讀者能夠進入故事的空間中,理解我想傳遞的想法。」


 近年來菊地秀行的小說創作,也有了一些改變。兩年前他開始創作的〈幽劍抄〉系列,描寫江戶時代下級武士的生活與怪談奇聞,一改過去書寫現代或未來奇幻的調性。據他表示,新小說融合了劍術、武士和怪談,創作期間曾參考了山田風太郎、藤澤周平和宮部美幸等人的歷史、怪奇小說。他並透露,他現在對歷史小說以及幻想戀愛小說很有興趣,或許這將是他未來的創作目標。(本文作者席瑋琪為自由撰稿人)


〈吸血鬼獵人D〉系列 高詹燦譯。台北:奇幻基地。


 「吸血鬼獵人D」是菊地秀行心目中最理想的英雄形象。本系列故事發生在西元一二○九○年之後,外型俊美卻又冷淡嚴峻的D,是人類與吸血鬼的混血兒,身上長著一隻專食魔獸的鬼手,在荒蕪的大地上進行剷除吸血鬼的工作。本系列由天野喜孝繪製封面插畫,風靡無數讀者,亦曾改編為動畫以及電影劇場版。


〈魔界都市〉系列 左艾等譯。台北:奇幻基地。


 描述二○三○年的日本東京都新宿地區,在一夕之間遭遇「魔震」摧殘,成為現實與魔界的交界處。在這個妖魔鬼怪出沒的地區,擁有摧毀魔法能力的少年與少女被捲入一連串不幸事件。本系列中菊地秀行首創日式「魔界」概念,並將魔法、機械的力量加以融合,形成日後奇幻作家紛紛仿效的瑰麗風格。本書在日本獲得廣大少年讀者迴響,為菊地成名代表作。

youk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G a r r y 拍攝的 "Cordon Bleu" - Catostylus。

Garry 2008年10月13日上載 基於創用CC授權合理使用

 

 

文/銀色快手

 

穿過濁灰色的雲層,我所搭乘的飛機,即將準備降落在松山機場。 

天色不穩,窗外積雨的雲層,看不出任何厚度。如果沒有導航儀的指引,我們彷彿在霧中飛行,也不知目的地究竟是近了,還是遠了?幾分鐘之前,機長透過艙內的廣播向乘客們說明目前飛機已經抵達台北的上空,氣溫是攝氏十九度C,剛下了一陣小雨,現在時間是六點二十分,預計將在六點半準時抵達松山機場。

我瞄了一下觀景窗,雨中的台北,有種清冷的,說不出的感覺,建國北路高架橋上的巨大米其林輪胎廣告招牌,閃爍著尾燈川流不息的車輛,我又回到了這個擁擠的城市,到了明天的打卡時間,又要和大多數的市民一樣,在醒著的時候做著相同的夢。

在城市住久了,總感覺到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像是隔著遙遠的光年相望的兩顆星。會不會在接收到那微弱的光源之際,銀河彼端的那顆星早已消失了蹤跡?人們來來去去,從這座城市要到下一座城市,所需要的時間愈來愈短暫,連手機都可以國際漫遊了,我們還需要經常守候在彼此的身旁,去維繫一段怎麼也無法燃燒的愛情嗎?

時間從不為誰停留,城市也在倉惶的步調中,書寫她自己的身世,儘管紙醉金迷的星圖背後,城市的面貌始終撲朔迷離,也沒有關係,因為在每個人的記憶中,書寫的是不同的城市,這書寫連結了過去的經驗,和自我的投射。

如星群般的燈火,像是因著某種默契密集地排列在盆地的版圖上,從忽而稀薄、忽而濃密的雲層間隙,隱約看得見這座城市的身世,藉由阡陌交錯如掌紋一般的街道,將不為人知的秘密,傳遞給下一個故事的劇中人。倘若,那燈火是城市的星圖,是否能夠從它們排列的方式占卜出城市的未來?

城市的五光十色,雖然讓人感到空虛,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教人既懷念又覺得浪漫。想起令人不由得想咒罵的髒空氣、爛交通,那原先想逃離的、泥濘的灰色叢林,在飛機正緩緩降下的此刻,卻是自己巴不得立刻踏上的土地。只要平安就好,即使到處都是坑坑挖挖的馬路,永遠立著道路施工中的牌子,也不再抱怨,只因為那是回家的路。 

坐在飛機上的我是焦躁不安的,每一吋神經都緊繃等待安全降落的警示燈亮起,而腦海裡一千種思緒正翻騰,沒有辦法使自己安靜下來。飛機開始要降落松山機場了,當高度愈接近城市的建築物,愈能感覺到飛行的速度,在街道上奔馳的汽車,宛如爬行在瓜藤上的瓢蟲,我已經可以看見那些穿著雨衣的維護人員和機場大樓前用來搬運行李的黃色大型拖車。可是,當飛機愈接近城市的地面,從雲層上空鳥瞰的城市印象,正以相同的速度從我的眼前消逝!

這時候,在漆黑的機場跑道的兩側,藍色導航燈很有禮貌地露出親切的微笑,冷冷的藍色光芒,在下過雨之後的夜晚,在濃黑不可辨的跑道上,像不像漂游海面上發光的魚。它讓我想起妳,像是喚起了久遠以前的鄉愁,藍色的魚、藍色的海、印有海豚的馬克杯、藍色桌布、藍色小窩,所有的記憶開始主動地和藍色導航燈的印象彼此串聯、配對,產生微妙的化學反應。只有坐在海邊的夜晚,望著一波波退去的潮水,直到寧靜恢復了平靜,才能感受的美麗,如此安穩、如此貼近,心靈的深處。 

每一顆思念的心,都在尋找港灣停泊。導航燈真的就像一群閃著鱗光的藍魚,在機場的跑道上耐心等待飛機踏實的著落,不像那些夢幻的水母,只會飄著不見影的觸手,在深不見底的海域,用寂寞的眼神相互試探著,卻觸不到真實的心。 

 

每次當我想起妳的臉,就想起那年一起去白沙灣看海的日子。

騎著摩托車,沿著登輝大道接淡金公路,一路騎下去,陽光免費為我們的皮膚塗上一層巧克力的顏色,風好大,吹得臉幾乎被提起來似的,感覺好舒暢。到了白沙灣,我們就脫掉了鞋子,赤腳踩在熱騰騰的石頭上,然後雙腳浸泡在海水裡,比賽誰的視力好,數得出遠方有幾艘作業的漁船,有幾艘可能是貨輪?有幾艘可能是軍艦?然後看著浪花打上岸來,就莫名其妙地興奮起來,那時候我還沒開始追求妳,我們只是無話不談,很好很好的朋友,妳提議要在白色的細砂上,玩折返跑的遊戲,輸的人要說一個笑話,妳拉著我的手,自顧自地跑了起來,那是我第一次牽著妳的手,一點也不會覺得尷尬,就像海邊吹來鹹鹹的風,那樣地自然。只要一想起,去白沙灣看海的日子,心情就格外地輕鬆。

妳是第一個讓我把海和人聯想在一起的女孩,雖然我們的愛情,始終沒有進展……而海邊拾來的貝殼,和一罐罐裝滿了白色細砂的幸運瓶,一直收藏在我的書櫃裡,在那裡靜靜地躺著屬於海洋的記憶,藍色的,沒有雲朵遮蔽的天空,永遠保持著純淨思維的妳,二十二歲的倒影。

我記得曾經與妳一起喝過下午茶的那家餐廳,有著獨樹一格的室內設計,店主把水族箱直接設計成水管的造型,圍繞著整間餐廳的四周,天花板,樑柱以及屏風,所有想得到,可以區隔出獨立空間的地方,全部都是水族的世界,我真擔心那玻璃會不會不小心撞到就破裂了,裡頭當然還有很多小魚游過來遊過去,靠著打氣的泵浦,維持著水族箱的空氣循環,店主說,沒問題的,玻璃是經過強化處理,不過為了設計這水管式迴流的水族箱,確實花費了不少心思。

服務生端來了水杯以及墊在桌面的紙,耐心地詢問我們要點什麼飲料?妳看見那印著海豚在海中游泳的小張海報,居然被拿來墊在桌面上,不禁覺得很訝異,好想拿一張回去,貼在自己的臥室裏。服務生似乎也知道妳的心意,在我們喝完下午茶,繼續在店裏享用晚餐的時候,她遞給妳一張全新的海豚小海報,妳開心地笑了說還要再來這家店,因為這裏有海洋的味道。妳還記不記得那張海報上用日文的平假名和漢字,寫了一首很美的短詩,翻譯成中文就是:

 

 為了看海 

 朝著海的方向出發 

 初夏的波光,嚴冬的浪濤 

 於是,朝著藍色的深淵前進

 

我把思緒從雨後的黃昏拉回來,飛機的鼻輪在時速降到二百公里以下的時候,猛然和地面碰觸而滑行,唰地一聲!雨後的跑道路面聽得見濺起的水花。就這樣,在旅程的終點,在黑暗中滑行的跑道兩側,看見了藍色的導航燈,就像是遇見了百分之百的藍色魚,牠們在我心底游,自由自在地游出我的意識,我的身體。

每當工作到疲累不堪的時候,我會不自覺地想起藍色的魚和耽溺所有關於海洋物件的你。是啊,我又回到熟悉的街道,熟悉的台北,回到妳居住過的這座城市,繼續書寫著自己和城市的歷史。想起藍色的魚,彷彿就能得到安慰,想起藍色的光,希望就如海中照亮的燈塔,指引著前行的方向。

如果內在世界,必須要和現實世界做個連接,我想那連接的既不是畫面,也不是情境,而是像音樂,像納金高唱著〈蒙娜麗莎〉那樣純質、厚實、溫暖的感覺,悄悄從心頭滑過。

 

然後,藍色的魚又給我一個神秘的微笑,持續眨著可愛的藍眼睛。

 

youk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麵包店再襲擊》、《象的消失》、《家務事》、《雙胞胎與沉沒的大陸》、《羅馬帝國的瓦解。一八八一年群起反抗的印地安人。希特勒入侵波蘭。以及強風世界》、《發條鳥與星期二的女人們》……看似互不相干的六則短篇,卻演繹出行至中年的必有光景:少年的浪漫、青春的衝動,已經離我們越來越遙遠;日常的瑣碎、世俗的牵累,無法輕易甩脫,不禁要問——“我們的人生到底要往什麼地方去?”

 本文作者:銀色快手

 星期六的下午,一個人在房間裏看村上春樹的短篇「象的消失」,原文是「象的消滅」,內容是說町裡有一隻大象從動物園消失了,連帶照顧大象的管理員也下落不明,而故事中敍事的主角,實際上是大象消失之前,最後一個看到大象的目擊者。

 在這個故事之中,饒富趣味的是,大象的消失並沒有如我所想像的那樣,造成町裡的人們極大的恐慌,反而就像一般社會版新聞一樣,很快地就被人們所遺忘。和電影《野蠻遊戲》裏駭人的鏡頭,迥然不同。

 在故事中,像是如何消失的呢?伙食供應的人員如同往常一般用卡車將飼料運至象舍時,發現象舍已空無一物,銬在象腳上的鐵鐐仍上著鎖留在原處,好像大象把整只腳從裏面拔走了一樣。失蹤的不只是象而已,一直負責照顧大象的男性飼養員也和大象一起失蹤了。 (此段摘自《麵包店再襲擊》P30~31張致斌譯)

 故事到最後,並沒有交代失蹤的大象到那兒去了?留下一個引人思索的謎,或許這樣子寫,可以留給讀者更大的想像空間吧?很巧的是,星期六的晚上,我和女友一起去看了剛上映的電影《透明人》,剛好跟《象的消失》有一點點關聯,我試著把心中的想法和大家分享,如果看完有什麼好玩的想法,記得告訴我唷!

 劇情敍述一群年輕的科學家,由軍方出資研發出一種能讓人隱形的配方,以便生產影子軍團,可以潛入敵方,進行偵察及破壞行動。組長不惜拿自己做實驗,然而卻發現隱形之後,無法還原使他恢復人形,於是潛在的獸性在此時完全爆發出來,釀成了駭人的事件。

 其中,實驗室裏關著已被注入透明液的透明貓、透明狗以及透明黑猩猩(據說黑猩猩和人類的基因排列只有千分之三的差異,參見時報出版《第三種猩猩》)。

 假如,村上春樹所描述的那位專門照顧大象的男性飼養員,在偶然的情況下獲得了這種透明液,並且注入大象和自己的體內,把大象的腳鐐解開,再原封不動地鎖上,就可以像完美犯罪那樣,從此消失在這個世界上,然後藉由還原液,恢復原形,在某個不知名的地方終老一生。

 這只是一個假設的結局,通常在他的故事中是沒有結局的,因為他的目的不在於說完一個故事,而是藉著故事的鋪陳,傳達某種理念和想法。在「象的消失」這則短篇裏,藉由象的離奇事件,描述藉由大眾媒體的宣傳報導,社會各階層面對此一事件不同的看法,有的人採取的行動簡直荒謬透頂,而媒體在炒作話題時,只會不斷地模糊事件的焦點,當事件無法獲得解決,新聞整個冷卻下來,人們又以極快地速度把這件事情忘得一乾二淨,再也乏人問津。大象究竟消失到哪兒去了,也就變得無關緊要了。

 從這個故事得到的啟示是,不要輕易相信你所看見的,不要輕易的被傳媒的報導所影響,除非你已具備了判斷力,能夠一眼瞧見問題的癥結所在,所有的事件本身只是一個單一的面相,如何從事象地平線底下挖掘出真實,全靠經驗和智慧方能獲得。

youk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HOTO 吳哥窟的明信片

象回到牠生長的平原去 
用更美好的語言 
開始談論這個世界

──村上春樹
Dear Midori:


我猜妳讀的是大陸林少華的版本,心血來潮從書架上找到1989年9月出版許珀理譯的皇冠版〈象的消失〉(收錄在《麵包店再襲擊》一書),1995年 2月出版賴明珠譯的香港博益版《象的消失》以及1999年8月23日出版張致斌譯的時報版〈象的消失〉(收錄在《麵包店再襲擊》一書),加上林少華的譯本,這樣就有四種版本了,雖然差別只是一點點,但各人行文風格不同,譯出來的感覺也會不一樣。


象的消失〉是村上春樹的短篇作品,述說一個懸疑性濃烈的故事「象不在象舍總覺得有點不自然。超過必要之上的空曠而無表情,看起來就像抽掉內臟的乾燥巨大生物似的。」、「那真是不可思議的光景。從通風口一直往裏面窺伺時,覺得好像只有那象舍裏面有一股冷冷的性質不同時間性正在流著似的。而且我覺得象和飼養員似乎很高興他們自己被捲進去──」(賴明珠譯),光看這幾句引文,就很想一頭栽進去,被捲入故事的漩渦中。


明明知道有種悶不出聲的悲傷堵在胸口,但作者並沒有提供出口的意思,反倒是充分利用故事的懸疑性,像靈療的巫師伸入你的五臟六腑,在裏面掏呀挖的摸索著,企圖引動更深層的悲哀。既說不出口又無法脫離其控制的莫名情緒忽然沸騰翻湧,於烏雲罩頂般灰沉沉的午后襲來,幾乎快要想起積壓在記憶裡某段傷痛的回憶,一瞬間又從耳朵附近消失了,只聽見嗡嗡的回聲,在不起眼的旮旯角和天花板上迴盪著。


象的消失不過是報紙上的一則地方版消息,人們很快就淡忘了他們曾經沸騰討論的話題。儘管各方對於象消失的可能性有著種種的揣測,但事件拖得愈久,找到線索的機會愈渺茫,會從新聞版面上消失,也是可以預期的結果,如同每天重覆地在我們的日常生活裡輪番上演的戲碼,不覺得很悲哀嗎?有些人關心,有些人漠不關心,有些人根本不知道有什麼事情發生了?地球依然規律的運轉,絲毫不受到任何的影響。或許象和飼養員偶然在象舍附近發現類似空間缺口的通道,直接被運送到穿越地心的地球彼端,正好有一座適合牠居住的雨林,潮濕而熱切,象和飼養員就這樣相依為命長住下來。


另一種可能,象消失在語言生長的密林盡處,有個看不見的墳塚完好的被保存在那裡。老象知道自己隨時可能倒臥在地上無法動彈,於是動身前往長老們曾指示的方向,安靜地度過生命中最後的時光。步履蹣跚的老象在月光的照耀下,格外孤單寂寞的背影似乎承載著許多辛酸血淚史,剔白發亮的象牙是夢中唯一能辨識的記號,象一旦踏進了祕密的墳塚,就再也不會回來這個世界。


我的夢境裡不曾出現過象的蹤影,也不會有大衛考柏菲 David Copperfield 用魔術把某個特定象舍裏面的大象變不見。關於逃脫術,或許我們了解的絕不會比一隻智能只有小學生程度的大象清楚,語言本身不再有精確的指涉,一切都被時間消融,什麼也看不清楚,如行走在霧氣瀰漫的原始叢林,綠葉披垂、枝根纏蔓的背後,乍然驚見一處坍毀的荒城近在眼前。


月光下,我彷彿聽見了象群激烈地鼓噪,像萬民夾道為著往昔所愛戴的國王竟在一夕之間駕崩而慟哭失聲。我似乎看見一群發了狂的大象,胡亂踐踏著茂盛的原始叢林,盲目地迎頭撞上前方盤根錯結的參天古木,象群不住的哀號著,腳邊揚起滾滾的黃沙,憑直覺奔向牠們祕密的墳塚,動亂的聲音隨即消失了,就在距離耳膜0.1公分的地方。

youk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澁澤龍彥(SHIBUSAWA‧TATSUHIKO 1928-1987) 出生於東京港區高輪。
 

  澁澤龍彥是吸血鬼與黑魔法的愛好者,也是暗黑美學大師。
  他的書齋擺滿了數量可觀的獵奇蒐藏品,
  包括人形玩偶、骷髏頭、未知生物的標本、施行黑魔法的道具等等。
  對於流傳於歐洲民間的吸血鬼傳說瞭若指掌的他,
  曾遠赴羅馬尼亞的神祕古堡尋找創作的靈感。
  「站在高聳的歌德式尖塔上,彷彿能體會德古拉伯爵心中的愛與絕望」

 (號外:澁澤龍彥中文版首部作品《夢的宇宙誌》預訂今年四月上市)

澁澤龍彥的書齋

圖:澁澤龍彥的書齋,中央的球形關節人偶是人形師四谷シモン的作品。 
從澁澤龍彥的作品群,不難窺見其龐大的閱讀胃納,
他擅長以敏感犀利的筆觸,描繪出潮濕陰暗、晦澀神祕的地下世界。
揭開道德假面,直指潛藏於人心的矛盾糾葛與精神暴亂。
他就像靈魂交給了梅菲斯特的浮士德,帶領讀者進入迷離詭奇的想像境域。

澁澤龍彥創作幻想小說,主要是受到法國詩人尚‧考克多的影響。
其代表作品包括初期的《犬狼都市》與後期的《睡美人》、《虛無舟》、
《唐草物語》(第九屆泉鏡花賞)、《高丘親王航海記》(讀賣文學賞)。
據說三島由紀夫的戲曲作品〈薩德侯爵夫人〉也是受到澁澤的影響,
激發出創作的靈感與熱情。澁澤龍彥的書迷們徵求他遺孀的同意,
利用WIKI共筆論壇的方式建立了電子文庫,
有解說詳盡的澁澤百科詞典可供查閱,值得一探究竟。
  
《圖說地獄繪》河出書房新社

看過芥川龍之介的短篇小說《地獄變》的朋友,
相信對於良秀畫的那幅地獄屏風印象極為深刻吧,
池上遼一亦曾改編為漫畫【近代日本文學名作選】。
佛教傳入之後,日本才有以死後審判為基礎的地獄觀念,
空海的《三教指歸》與《日本靈異記》為其代表。
像這本《地獄絵を読む》(圖說地獄繪)
係由暗黑美學大師澁澤龍彥為讀者解說東西方迥異的地獄觀念,
像是源信的《往生要集》把人類分成不淨相、苦相、無常相。
請參考京極夏彥《巷說百物語》附錄的九相詩繪卷,
把美女死後從表皮腐爛到骨散成灰的過程,精細地描繪出來,
多少帶有佛教的戒色警世意味,提醒世人勿執著於肉身皮相。
澁澤印象中最深刻的作品分別是《地獄草紙》、《餓鬼草紙》、《病草紙》,
有些鬼卒畫得維妙維肖,無視於罪人的痛苦叫喊,極盡凌虐折磨之能事,
有些地獄繪像是密宗的曼荼羅,呈現人間罪惡眾生相。
這些駭怖悚慄的施刑畫面,展演佛教藝術中的殘酷美學之外,
亦可視為反映現實醜惡悲慘的藝術作品。

 

youk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omeG! 拍攝的 挪威森林。

 一九九七年,你在做什麼呢?

 那時候,我在挪威森林咖啡館的對面上班,從事展場的室內設計文案工作。經常加班的我,幾乎是沒日沒夜地,剛忙完一個案子,又開始忙著下一個案子,常常是下班時正好碰到對面的阿寬,已經開始收拾店裡的什物,準備打烊了。很奇怪地,當時的我,卻很少走進咖啡館裡喝一杯咖啡,更扯的是我連什麼是EXPRESSO都不知道。


 文/銀色快手

 那個年代連鎖咖啡店沒有像現在那麼多,雖然叫得出名字的真鍋咖啡館、別客喬治、怡客咖啡、羅多倫咖啡、丹堤咖啡一家接著一家地開,可是都沒有挪威森林咖啡給我的感覺那麼溫暖,店裡面的陳設彷彿布拉格的家庭式咖啡館,巨幅的壁掛是冬天的雪景,童話式的氛圍,除此之外,只有兩三幅的複製畫掛在形影斑駁的牆上,配合著昏黃的吊燈,好似置身在異國的小鎮一般的感覺。雖然,我並沒有去過布拉格,更不知道布拉格的咖啡館是否如我想像一般,或許當你翻閱張耀那本墨綠色封面的《咖啡地圖》可以供你去想像,但其實那只是一種感覺而已。

  那時候的我真像「起司蛋糕形的我的貧窮」(註一)裡頭形容的那種景況。陽光是免費的,而知足是幸福的。很難得有機會坐下來喝它一杯咖啡,要是能夠在星期六的下午,能夠走進挪威森林,點一杯卡布奇諾,隨意翻一些文學青年的書,聽阿寬放的音樂,發個呆,消磨掉一整個下午,那是多麼愜意的事啊!儘管大部份店裡的客人都愛抽煙,可是彼此都有默契,不去打擾對方,店裡偶有談笑聲,卻不會覺得吵,那一年我迷上了村上春樹的小說,繳了許多學費給時報出版社、新潮社和角川文庫。

  那一年,我剛從失戀的痛苦中爬起,喜歡上熱愛陽光的社團學妹,因為她借給我一本《國境之南,太陽之西》,從此開啟了另一個不一樣的人生。後來,學妹辭去大學裡行政秘書的工作,嫁給竹科的工程師,已經生了第三個孩子,悠哉地過著簡樸的居家生活,她說幸福要靠自己掌握。

  走進挪威森林,走進披頭四的音樂裡,我從空想的六零年代中企圖找尋失落的自己,企圖拼湊一個尚未成形的靈魂個體,重新提起筆寫詩,認真思考未來之於我到底有什麼意義?伍佰已經紅得不能再紅了,雖然挪威的森林唱到快爛掉了,依然是KTV熱門點歌的前幾名,而孤獨的台北人該往何處去?那一年也是我開始接觸網路的時候,時間過得很快,BBS族才剛剛過渡到WEB,而今網路則是人們成天掛在嘴邊的話題,想來真是不可思議啊!

  手裡拿著詩報,走出溫州街的雨後的挪威森林,想起在咖啡館遇見的人們,在咖啡館思索過的企畫案,還有那些永遠只能躺在破舊筆記本裡殘缺不全的詩的孤兒們,內心依然是驛動的,在每一間值得駐足的咖啡館之間行走,用腳步譜曲,哼著一首首城市人的流浪者之歌。

 註一:「起司蛋糕形我的貧窮」是收錄在村上春樹
 《遇見100 %的女孩》時報藍小說其中的一個短篇。

 挪威森林公館店
 台北市羅斯福路3段284巷9號
 02-23653089 

 

youk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Made in China* [offline] 拍攝的 Sea Line Resort Shore。

文/銀色快手

每天到了傍晚五點半這個時候,我總是習慣套上一件白色的汗衫,一條藍色牛仔褲配上一雙白色運動鞋,把白色棒球帽反著戴,走到無人的海邊,靜靜地凝視著遠方....



  他習慣在傍晚時分,套上一件白色的汗衫,一條藍色牛仔褲配上一雙白色運動鞋,然後將白色棒球帽反著戴,走到無人的海邊,靜靜地凝視著方。

  起先,我發現海邊有人,是騎車經過藍色濱海公路的時候,因為附近沒有其他的人,他的存在像是一張風景照片拍攝到人影融入了背景,沒有什麼特出之處。

  但是後來,好幾次我騎車經過的時候總是看見他的背影,那背影似在對我說話,說的不是語言,是一種超越語言的、超越經驗的交流,他所站立的位置,並不會離我很遠,從他身旁那棵樹上搖動的枝葉,可以清楚地知道此刻風正吹著。

  好幾次,我在路旁停下車,細心觀察他的動向,他只是把雙手插進牛仔褲的口袋,從來也沒有回頭過,短髮的他從背影看來不會超過三十歲,但是他的臉我始終看不見。

  他或許是跑船的討海人,我心裡這麼猜。每天五點半這個時候,他總是穿著相同的打扮,走到相同的位置,面對著海,陷入沉思。海面上那些波動,似乎可以在他心中描繪出立體的影像,例如航行過的海、船上那些粗重的雜役、新鮮的魚貨、年輕時的夢想、啤酒罐、舊情人。

  「舊情人」我怎麼沒想到這點呢?這個字眼,讓陌生男子從平面的世界跳出來,一個故事有了主題,就好像一些音符找到了主旋律一樣,我興奮地在腦海裡編織我的想像,一個水手的舊情人,或者是水手之妻,但是他年紀並不大,沒有故事裡應該有的滄桑經歷,那麼有誰會是他心中想望的那個人呢?

  人一旦開始編織幻想,那故事的情節就開始任性地延展,枝蔓纏繞,永無休止。即使世上的小說,單純地只有兩個人在談戀愛,還是有看不完的羅曼史,那是因為愛情是種難以捉摸的流質,有時以動能的型態存在,有時則以慾望的形式存在,而兩個人之間的故事,永遠也說不完。

  我不曉得那個女人和他之間有什麼關係?他思念著她,但是此刻的她也同樣思念著對方嗎?還是她已滿足了現在的生活,投靠另一個溫暖的懷抱,記憶中不再有他?

  他在思索著到底是恨她呢?還是深愛著她?這兩種感覺,在心中矛盾地糾纏著,然而他什麼也不做,只是以沉默的姿態,等待遠方的答案?他會想著和她初識的時候,心裡那份難以言喻的悸動嗎?還是會想起和她做愛的時候,她不停地叫著他的名字?也許她已經離開了人世,因為一場船難,因為不諳水性在海邊發生了意外,但我沒有考慮那裡並不是海水浴場,所以我的想像全部白費。

  或許他愛的並不是女人,而是男人,是他的好朋友,是他軍中的同袍,是他的學長,是他釣魚的同好,是個男的。這樣就推翻了我之間所有的幻想一切重頭來過,煩死了,他幹嘛不轉過頭來,就像所有電影裡的意外,他不經意地回過頭,然後我們四目相交,開始以無聊的話題打破沉默,故事終於可以延續下去了,但是這樣的意外始終沒有開始,我始終沒有勇氣去問他那些無聊的話題,情節在岸邊擱淺,沒有起碇的日出,也沒有可以仰望的彼岸。

  我記得,有人曾經說過:詩人的眼神像雲,像看著現實之外遙遠的什麼地方,看到這一生這一世之外的許許多多不可解的牽掛和記憶。那麼眼前的他,是否在遠方也有什麼令他覺得牽掛的事嗎?是不是在等待著什麼?歲月在等待的時間中消逝....還是用「等待」這樣的方式,來打發生命剩餘的時光。

  我總是猜不出他內心真正的想法,也從未想過進入他的世界,和他面對面溝通,解開我的疑惑。他是以水手的形象進入我的想像,但一個水手的形象究竟為何?老實說,我也沒有確切的把握,也許水手的穿著不是這樣吧!嗯,應該不是。

  也許,有人留下了一筆龐大的遺產給他,所以不愁吃穿,可以每天在這裡,用安靜的方式打發他的無聊時光;也許,他的房間裡,有一組藍得像海一樣的安靜的沙發,坐累了,就走出來散散心,面對真實的海洋,然後再回去家裡,繼續溫習沙發的安靜哲學,他是一個很有品味的男人,徜徉在想像與真實的世界,懂得享受生活。

  有一天,突然我發現那個男人不再出現在海邊,海岸線依然維持相同的風景,浪潮一波波地拍打上岸,海邊的防風林風呼呼地吹著,那名男子站立的地方,旁邊依然有被人丟棄的啤酒罐、保力達P空瓶,可是已經不見他的蹤影。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過了一個禮拜之後,很快一個月又過去了,我終於放棄繼續觀察那男人的念頭,重新回到原本的生活航道上,過我自己。

  過了許多年,那名男子的背影仍停留在腦海中,影像鮮明,揮之不去。於是我的生活開始有了小小的改變,每天到了傍晚五點半這個時候,我總是習慣套上一件白色的汗衫,一條藍色牛仔褲配上一雙白色運動鞋,把白色棒球帽反著戴,走到無人的海邊,靜靜地凝視著遠方...


  2000-12-03 

 

youk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銀快的手跡
手跡/銀色快手 攝於桃園啡文館 2008.04.04


總會有像這樣的時刻
在潮湧的人群臉上
顯露出慌亂的神色
你一個人坐在咖啡店
靠窗的位子,窗外雨仍下著
無聲的語言交換秘密
你孤獨望著他們
他們也以漠然的表情回望你
那是最難忘的黃昏了
當街燈微微亮起
雨也悄悄停歇,宛如昨日


銀快說:

以前就養成了在筆記本上
隨手寫下句子的習慣
也許會是一篇文字或一首詩的開始
當然也有寫錯字,塗改或刪除的時候
常提醒自己不要用打字取代手寫的習慣
寫在筆記本的字往往更容易激發靈感
所以手邊用來塗鴉的筆記本都留著
保存過去與筆觸與紙張摩擦的痕跡

youk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銀色快手 攝影/陳建仲(引自其著作《文學心鏡》聯合文學)

 微曦的清晨,從書架上抽出這本《作家身影-12 位作家的故事》,隨手翻起,最吸引我想閱讀的,當是作家黃春明的人物側寫,作者是宋雅姿,原文刊載於《文訊》雜誌,集結成書由麥田出版發行。


 印象中,黃春明是個草根性很強的作家,一想到他,腦海浮現的畫面竟是電影【兒子的大玩偶】(The Sandwich Man)裡小丑裝扮,滿臉油彩,前身後背掛著厚厚的廣告牌,由陳博正飾演的鄉鎮失業青年坤樹,這部電影正是黃春明同名小說所改編的,笑中帶淚的小人物,搬演出人生的悲喜劇,呈現出他作品一貫的基調。




 訪談中,他提及義大利電影中的幽默「可以把神父、修女演得神魂顛倒哄堂大笑,其實是表現出義大利戰後的貧困問題。」很顯然,他從電影中也受到了新寫實主義的洗禮,並將之應用在小說的創作裡。如果大家有看過《單車失竊記》那個失業的老爸公然在兒子面前偷走別人停放在路旁的腳踏車,不難發現其與《兒子的大玩偶》有異曲同工之妙,只是時空背景換成了台灣的小鎮,不變的是苦中作樂卻依然堅強地活下去的信念。

 對照黃春明的真實人生,我們看到一九三九年出生於宜蘭羅東的他,母親很早就因罹霍亂提早撒手人寰,失怙的他,天生反骨被當作壞囝仔,父親再娶時,他看不慣繼母的勢利和冷眼對待,十六歲就離家出走偷偷搭夜間貨車來到台北一個人打拚,靠著一股勇氣挨家挨戶懇求給予提供膳宿,不計待遇的工作,總算在延平北路第一劇場附近找到水電工學徒的工作,負責修理風化區的電風扇,他甚至還為妓女打抱不平,修理過風化區的保鑣,這些生活體驗都化為往後《看海的日子》歷歷如目的場景。

 他為了求上進,自學苦讀以同等學力考上師範學校,做了三年的實習老師,雖然認真教學,卻不滿體制內的僵化,刻板的教育,實習期滿又轉行當中廣在地電台的記者編輯,甚至主持晨間節目,像說書人一樣超會說故事的他,很輕易的把歡樂帶給宜蘭鄉親們。

 好像每個名作家,年輕時都有一段苦到不能再苦的窮酸日子,他受文壇前輩提攜,固定每月撰稿的《文學季刊》竟然是靠著明星咖啡館每天六塊錢一杯咖啡,中午一盤蛋炒飯過日子,還得迎接剛出世的大兒子,維持家裡的生計。即使後來的他,憑著創意走闖廣告界,手頭比從前寬裕許多,仍不改率性而為,仗義直言的性格,有時常跟老闆鬧翻,索性辭職不幹了!同事都好奇他辭職的下一步打算做什麼?結果他二話不說,捲起衣袖跟老婆轉行去賣便當。

 天生脾氣硬的黃春明,拿得起放得下,會燒菜還不怕沒飯吃,偏偏便當生意越做越好,一天兩百多個便當忙不過來,又要節省人事成本,兩夫妻終於累壞了,決定收攤不賣便當了「別人是生意不好倒店,我是生意太好而倒店」有這樣起起落落的人生,自然筆下的人物的生命層次也格外豐富。

 現在的他忙於寫作、教學、指導兒童劇團、歌仔戲的演出,開啟了全方位的作家生涯,唯獨遺憾的是次子黃國峻(32歲)上吊自殺,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悲哀與無哀在悼唁亡兒的詩中表露無遺,聽過黃春明朗誦以下的句子,在場的朋友們無不熱淚盈眶。

 媽媽知道你不回來吃飯,她就不想燒飯了, 
 她和大同電鍋也都忘了,到底多少米要加多少水? 
 我到今天才知道,媽媽生下來就是為你燒飯的, 
 現在你不回來吃飯,媽媽什麼事都沒了, 
 媽媽什麼事都不想做,連吃飯也不想。

 國峻,一年了,你都沒有回來吃飯 ──〈國峻不回來吃飯〉 詩/黃春明

 我想起在張耀新書發表會後,初識黃國峻和他淺聊的那天,他用鉛筆很工整地把連絡方式留在我的筆記本上,他在印刷廠當學徒,有點憂鬱的眼神,外形像小一號的馬念先(或許更瘦),不擅言語,熱愛文學,不用電腦當然也不會發伊媚兒,如今在二手書店偶爾還會看到他的作品《度外》《麥克風試音》放在架上,而他現在永遠地安息了,以文字的姿態活在少數能理解他的讀者心中,身為父親的黃春明,應該感到欣慰了吧,有人曾讀過他兒子寫的作品......

 但筆不會停下來的,黃春明忍住喪子之痛,用關懷憐憫的雙眼,觀察台灣這塊土地上真實生活的小人物,繼續寫他的小說,過著習以為常的鄉間生活,因為他說生活就是一部小說,你我就在其中。

 
 2009.04.16 桃園 

youk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年(2009)三月底至四月上旬,銀色快手應邀至竹南鎮大埔國小
分享閱讀力與寫作力的養成,並粗略的擬了一份建議書單
希望藉由部落格,發揮拋磚引玉的效果,如果有更好的書目
也歡迎各位熱心提供,因為很多學生的家長及教師都需要一些
可以幫助孩子充實中文能力和閱讀能力的輔助教材。


[ 繪本教學 ]

繪本大表現:文學要素的了解與應用 林敏宜 天衛文化 2004/11/1 220
繪本故事媽媽 黃慶惠 天衛文化 2006/10/1 240
好繪本如何好 郝廣才 格林 2006/8/25 299
繪本有意思 ~ 幸福共讀法寶 梁書瑋 大樹林 2008/7/3 220
教孩子成為閱讀高手 南美英 核心文化 2006/5/20 280
餵故事書長大的孩子 汪培鋌 時報文化 2006/5/25 220
晨讀十分鐘 南美英 天下雜誌 2007/9/26 299
朗讀手冊:大聲為孩子讀書吧! 吉姆.崔利斯 天衛文化 2002/1/15 250
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 汪培鋌 時報文化 2007/3/22 230
全民大講堂12-郝廣才 DVD 郝廣才 沙鷗 2008/7/30
說來聽聽:兒童、閱讀與討論 天衛文化 2001/2/15 190
繪本之力 河合隼雄 遠流 2005/9/1 220
尋找一本繪本,在沙漠中 柳田邦男 遠流 2006/3/24 250
孩子一生的閱讀計畫 天衛文化 2009/3/1 230
閱讀的力量-從研究中獲得的啟示 2009/4/1
假如要有學習單:學習單設計的原則與實例 林玫伶 幼獅文化 2008/12/1 250
閱讀,動起來─閱讀教育行動手冊(附DVD) 天下雜誌 2008/1/28 600
教出閱讀力 柯華葳 天下雜誌 2006/11/8 220
教出閱讀力2:培養Super小讀者 柯華葳 天下雜誌 2009/3/4 250
童書非童書:給希望孩子看書的父母 黃迺毓 宇宙光 2003/5/5 220
童書是童書 黃迺毓 宇宙光 1994/5/1 2003/5/5 320 
享受閱讀-親子共讀有妙方 黃迺毓 宇宙光 2002/3/22 150

[ 寫作技巧 ]

就是愛寫作 朱天衣等人合著 時報文化 2008/10/20 250 
教出寫作力 天下雜誌 2007/12/5 220
快樂寫作文 進階作文法寶 黃秋芳 大樹林 2008/6/12 200
作文得分王 應考作文法寶 陳依雯 大樹林 2008/6/12 200
作文魔法師 高階作文法寶 黃秋芳 大樹林 2008/6/12 200
輕鬆學作文?基礎作文法寶 黃蕙君 大樹林 2008/6/12 200
我們的孩子在生活中愉快的學寫作 南美英 核心文化 2007/1/29 280
繪本作文力 黃慶惠 天衛文化 2007/6/1 240

[ 文字與書 ]

認得幾個字 張大春 印刻 2007/10/3 280
漢字的故事 林西莉 貓頭鷹 2006/3/27 350
文字的故事 唐諾 聯合文學 2001/12/26 249
文字的眾母親:活版印刷之旅 港千尋 台灣商務 2009/2/1 250
戀上書:一本書是如何做出來的? 松田哲夫 商周出版 2009/2/24 320
字的童話(附CD及導讀別冊)七本書,一本別冊 林世仁 哲也 天下雜誌 2006/1/4 1629
漢字說清楚 季旭昇 商周出版 2007/5/3 220
誰還在寫錯字 季旭昇 商周出版 2002/9/3 199
錯別字出列 季旭昇 商周出版 003/02/18 250
錯別字出列2 季旭昇 商周出版 2005/1/6 250
胸有成竹說成語 季旭昇 商周出版 2002/9/3 199
同音字大不同 季旭昇 商周出版 2002/9/3 199
教學生做手工書 王淑芬 作家出版 2004/5/31 300


[ 兒童心理、親子教養 ]

小孩的宇宙 河合隼雄 天下雜誌 2006/7/5 240
走進小孩的內心世界 河合隼雄 天下雜誌 2005/5/25 240
教出品格力 天下雜誌 2007/10/1 220
聰明念書高手 呂宗昕 新手父母 2008/8/29 260
聰明IQ動腦高手 呂宗昕 新手父母 2008/8/29 260
歡樂學習,理所當然 洪蘭 天下文化 2004/6/30 220
見人見智 洪蘭 天下文化 2006/6/30 300
通情達理:品格決定未來 洪蘭 遠流 2008/5/1 250
芬蘭教育世界第一的祕密 天下雜誌 2008/1/24 280
沒有資優班,珍視每個孩子的芬蘭教育 陳之華 木馬文化 2008/7/5 340
每個孩子都是第一名-芬蘭教育給台灣父母的45堂必修課 陳之華 天下雜誌 2009/3/31 350
優秀是教出來的 克拉克 雅言文化 2004/9/24 250
第56號教室的奇蹟 雷夫.艾斯奎 高寶 2008/4/2 300
腦力發電--打開創意的開關 郝廣才 皇冠 2006/7/11 280

[ 張曼娟學堂 ]

張曼娟奇幻學堂《我家有個風火輪》(附導讀CD) 天下雜誌 2006/11/6 280
張曼娟奇幻學堂《火裡來,水裡去》(附導讀CD) 天下雜誌 2006/11/6 280
張曼娟奇幻學堂《花開了》(附導讀CD) 天下雜誌 2006/12/6 280
張曼娟奇幻學堂《看我七十二變》(附導讀CD) 天下雜誌 2006/12/6 280

張曼娟成語學堂《野蠻遊戲》:寓言神話 天下雜誌 2008/10/1 280
張曼娟成語學堂《尋獸記》:推理尋寶 天下雜誌 2008/10/1 280
張曼娟成語學堂《我是光芒!》:感情社交 天下雜誌 2008/10/1 280
張曼娟成語學堂《爺爺泡的茶》:親情啟示 天下雜誌 2008/10/1 280

 

youk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銀色快手 攝影/強‧索德克 Jan Saudek(1935- Czechoslovakia


 小時候,我們都渴望有種魔法,讓自己趕快長大,像成人那樣隨心所欲地,做自己想做的事,長大完全不是我們所想的那樣,任何事情都無法隨心所欲,做什麼事都有太多顧慮,總是會猶豫:該不該這麼做呢?值不值得去做呢?做了會不會某人不高興?我真的做得到嗎?結果變成了一個喜歡袖手旁觀的人,覺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看似飽經世故卻百無一用的人。

             
 反而是小時候的自己活得比較開心,你會想回到小時候嗎?


 小時候我希望像童話書的作者一樣,寫好看的故事,滿足小小的心靈,那份期待與世界接觸的渴望。有一天我突然發現,自己擁有了開啟想像世界的鑰匙,那一瞬間,感到十分的迷惘,我能重現小時候看過的故事,像是一台儲存記憶的傳真機或是印表機,把久遠以前輸入的訊息,原封不動地PRINT出來,我開始成為當初自己心目中憧憬的那個人物,但是我還擁有那顆童心嗎?


 回不去了,回不去了,一個冷冷的回音,答覆我這個殘忍的事實。但也有人說,他不會想要回去,因為他珍惜每一個現在,所以我不後悔,來時的階梯被不知道什麼人移走了,但我們已經來到了這個位置,回顧的路上覆蓋著重重迷霧,記憶也不是那麼地清楚,我們渴望回去的也已經不是當初的童年。


 一瞬間我突然長大了!


 十年,不,廿年,羅大佑的童年,從遙遠的憧憬,變成了過去的童夢,這改變並非一夜之間,但真的發生在我的身上,我已經是那個未來小孩心目中的作者,換成我來說故事給小朋友聽了,那麼有個聲音問我,到底要寫什麼故事給孩子呢?


 我突然覺得好興奮又覺得很猶豫,好像看見孩子的臉孔在畫筆下,掙扎著扭曲的面貌,像要走出來向我抗議,你寫的什麼鬼故事把我美好的童年毀滅了?我以為這支筆是操縱在我的手裏,但它完全不聽我使喚,自顧自的寫著它自己想寫的故事。我害怕惡夢尖叫的聲音,在無盡的夜裏盤旋不去,親愛的你,告訴我該怎麼做才對?我居然就這樣輕易地把一根希望的燭火吹滅,那並非我的本意啊!


 你得要讓那閱讀你的故事的小朋友,心中有著期待,和好聽的故事相遇。
 這隻筆不握在你手裡,而是握在小朋友的心裡。(你坐在暗處,平靜地對我說著) 


 是啊,你說的對!如果我不是作者,想像我現在是一個10歲的小朋友,站在2004年夏天的一棵樹下,那時候我在做什麼?我的心裏在想些什麼呢?有什麼沒有辦法和爸媽分享的煩惱?在同學面前會不會綻開陽光般的笑臉?我會想看什麼樣的故事?什麼事令我好奇,什麼故事會讓我廢寢忘食?


 我看得見未來那本童話書封面長得是什麼樣子嗎?翻開書的第一頁會讓我有繼續看下去的好奇嗎?會不會纏著母親或者父親或者老師,希望他們來講書裏的故事給我聽,我會希望這故事拍成卡通好看呢?還是拍成電影?我會希望玩具店裏有陳列和故事裏相關的商品嗎?我會只希望是個單純從故事就能獲得滿足的小讀者嗎?


 你也想過為孩子寫一本童話書嗎?那是我一直以來的夢想,我相信終有一天,我會為未來的小孩,寫一本屬於他們的童話書,就好像你會把孩童時期的事記得很牢,就是怕忘記當孩子的感覺,當上帝爸爸給了我說故事的能力,第一個浮現在我腦海的想法就是,我要為那些想要和這個世界有所接觸的孩子寫一本書,寫他們心裏的渴望,寫他們遭遇的問題,寫他們切身的感受,在三十歲即將來臨之前,我為孩子們許下了自己的心願。

  
 你是個很好的傾聽者,剛才你一直注意聽我在說話,你說也許當你有了孩子,你會把故事說的更生動,說的更精采,每天每天,在臨睡前你會陪孩子們,並且說晚安故事給他們聽,慢慢的編織,這一千零一夜的故事。


 我覺得做你的小孩好幸福,從前的我啊,都是自己說給自己聽,因為母親總是為著工作而忙碌,從早到晚忙個不停啊,那還會有什麼時間說故事給孩子聽呢?但是,她買了很多故事書給我,每當我心情不好的時候,快要對家人發起脾氣的時候,總是會躲到房間裏,翻開一本好看的故事書,然後忘記那些情緒,或是跑到我們家附近最棒的一間書店,夏天吹著冷氣,冬天吃著熱騰騰的豆花,看最新出版的故事書,什麼煩惱啊、眼淚啊、怒氣啊~全部被故事的吸塵器清得一乾二淨!

             
 當人物的對話,和故事裏的角色,慢慢織成童話般的夜,宮澤賢治的星空,格林童話的森林,安徒生的糖果屋時,其實,我漸漸瞭解,童話的背後都是悲傷的,說故事的人,以真實發生過的事件為底本,描寫那些已經無人知道的心事,也等於是把他們身上的苦難卸下了,包裝成詼諧逗趣,或是拍案叫絕,讓人們可以傳誦的故事,把那消失的印記,巧妙地隱藏在文字間,留給看得懂的人們,將遺忘的線索接上,將埋藏於過往歲月苦難的封印,一頁一頁地撕開......

     
 你看過「說不完的故事」嗎?


 因為虛無,我們變得這麼輕,因為這麼輕,許多事物都變得渺小,被我們留在沉重的地面上。我們披上了想像的翅膀,這麼容易就飛了起來!而屬於我們的星球在哪裏?我知道並不在這裏,因為地心引力像一種使人沉淪的妖怪,我們的腳都種在地面上,沒有辦法很輕盈地飛翔,總有一個星球,住著我們的小王子,想不想當他的鄰居呢?


「你看,房子都變得小小的,那麼小,火柴擦亮了就不見。」

             
「那我可以拉著你的手嗎?我怕孤單。」

             
 故事的盡頭,在你的眼睛離開繪本後,便消失了,你以為再也找不到回童年的那條路,你真的這樣以為。多年以後,當你在久未打掃的閣樓裏,發現了那個許久未曾開啟舊書櫃的抽屜,你翻開那本書,又有一道彩虹,迎接你,到所有你想去的地方,像彩虹熊一樣,我們可以乘坐彩虹滑梯,滑過夢的另一邊。

             
 將夢停留在神隱的地方,那會是單純美好的世界。


 本文曾發表於《幼獅少年》2002.09.05 03:40 AM

youk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遺物整理商看見了



只有你可以喊疼我的名字,只有你
可以把我的名字喊得比根針還要細
只有你可以把我的骨頭直接喊進你的骨頭裡
只有你可以喊出我的血管裡的雜音和馬蹄
只有你可以把整個的我從皮膚裡喊出來
只有你可以喊出舌頭上的狼群和豹子
世界何其遼闊--只有你
可以把我一寸一寸喊死


--大衛的詩 2007.10.06 詩生活網站


 
文/銀色快手


 原以為書中的內容會像小川洋子《無名指的標本》那樣,把美好的過往記憶歸納分類存檔製作成標本;原以為可以透過遺物整理商的眼睛看見形形色色的遺物,或像是禮儀師協同工作者,在工作過程中會發生許多出人意表的戲劇化情節,結果完全不是這麼回事,令我大失所望。事實上,這本書充其量不過是遺物整理商的工作筆記,直白陳述沒有添加任何材料,並不如小說般精采,如果想看更精采的內容,不如去租書店找找富田安紀子參考《遺物整理商看見了》為藍本構想的漫畫《超異能感應》。


 說是遺物整理商,不如說是死亡現場清潔公司。這是日本新興的賺錢行業,活人的錢能賺,死人的錢當然也能賺,只要願意摒棄對屍體的顧忌與嫌惡感,就有機會迎接大把的鈔票存入銀行的戶頭。謹守簡單的原則,不要去過問太多關於往生者的故事背景,按部就班把死亡現場清潔徹底不留痕跡才是王道!


 會把這本書當作獵奇讀物不是沒有道理的,整本書的內容就是在解說如何把凶宅整理成完全看不出死過人的樣子,好讓房東有信心貼出吉屋招租的告示,或交由不動產業者轉讓售出,光是這點就教人頭皮發麻,彰化縣二林鎮洪若潭一家五口命案、桃園縣長劉邦友血案還記憶猶新吧, 他們生前的寓所重新整理過後,煥然一新依然有人願意住進去,對於曾經死過人的地方絲毫不介意。


 不過,能夠如此欣然接受的人依然是少數派,大多數的人對於住在這樣的空間,還是有所顧忌,深怕惡夢連連、靈異頻傳、久病纏身、衰神上身。但遺物整理商也是本書的作者吉田太一卻已經是司空見慣了,因為工作上的環境就是如此,承接了案主的委託,硬著頭皮咬緊牙關也要把工作做好,這就是日本人的敬業精神。


 原是搬家公司老闆的吉田太一,有一回靈光乍現,把腦筋動到了往生者身上,為了因應愈來愈多的遺物整理需求,才會成立專業的遺物整理公司,替往生者搬家到天國。而日本真實的現況是,如果死者是自然死亡,並非他殺案件,警方是不會動手清理死亡現場,必須由死者家屬出面處理後續狀況,但是一般人面臨突如其來的噩耗,悲傷之餘那還有能力親力親為處理這些瑣事,更何況根本沒有任何處理的經驗只好通知殯葬業者找人來幫忙,更多的人覺得事不關己,乾脆來個相應不理,害得屋主苦不堪言,迫於街坊鄰居的壓力只好自掏腰包,委託遺物整理公司來處理。


 源源不絕的商機背後,隱藏著日本社會的人際崩壞、高齡化老年安養問題以及每年多達四萬人的自殺案例,不禁要問日本社會到底生了什麼病?


 田口蘭迪在《連消費都不再有快感》書中提及一位不愛倒垃圾的陪酒小姐,整棟房子到處都是四處撿來的垃圾,問她為什麼要囤積這麼多的垃圾,難道不覺得很髒、很不舒服嗎?陪酒小姐回答說:「嗯~是會覺得很髒。可是要處理的話,總覺得很麻煩呢。每次回到家,就好像發條斷了一樣,什麼事都不想做。渾身又懶又倦的那種感覺。再說,房間亂一點,心情會比較平靜。」


 這種境況不正是松子晚年的寫照嗎?電影《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裡,決定放棄一切生存意志,放棄找人陪伴的松子,每天就是吃喝睡,昔日的美女變成臃腫肥胖的老太婆,垃圾袋堆滿了房間,臭氣薰天也不以為意,唯一陪伴她的只有電視頻道,寂寞和空虛佔據她的心靈,最後不明不白的死去,負責整理她遺物的竟是未曾謀面的侄子。


 《遺物整理商看見了》也記錄了一則案例,往生者八年來不曾倒過垃圾,偌大的豪宅堆的全是腐爛發臭垃圾袋、從未清理過的流質廚餘、貓和狗的排泄物,惡臭一絲絲侵入毛細孔,讓人無法呼吸,甚至掩蓋了屍臭,連嗅覺敏感的作者也沒聞到,因為蟑螂、老鼠的惡臭已遠遠凌駕其上,將近八十歲的老婦人,擁有一輩子也花不完的財富卻選擇居住在如此惡劣的生活環境,真是不可思議啊!


 相反地,當我決心從十坪小套房搬到桃園的透天厝,可是狠下心來丟棄許多陪伴我多年的東西,只帶走必備的電器用品,此外的書和衣服分別裝箱,只花了半天的時間完成,其餘都扔到社區的資源回收處,讓清潔人員去傷腦筋。接下來還幫忙老媽搬家,她的東西更是多到不可思議,我很認真讀完辰巳渚所寫的《丟棄的藝術》( 時報出版 )有種大澈大悟的心境,搬家對我來說正是清空人生殘餘與污漬最好的運動,書中有句名言:「真正豐富的生活,就從學會丟棄開始!」


 但遺物整理商必須要先徵詢家屬的同意,才能確定哪些遺物要拿去供養火化,哪些遺物要寄回往生者親屬的家中,除了值錢的物品之外,他們要先估價,再逐步進行清理、清潔和清運的動作,當然也會遇到遺產分配有爭議的兄弟們、急欲變賣房子來還債的兒子、受不了往生者怪異性癖好的前妻、無論如何不願意承接母親遺物的絕情兒子,委託人當中竟然還有殺害往生者的殺人兇手。與其說從遺物整理商那裡讀取他每次的工作週記,不如說藉著遺物整理商之眼,看盡形形色色委託人不同的心情,遺憾、埋怨、憤恨、猜忌、惶惑、恐懼、無奈或感傷,幾乎是人生百態的縮影。


 作者一再地強調「孤獨死」的案例,與日俱增,認為人應該是群體生活的動物,不該孤孤單單的獨活在世上。說穿了,《遺物整理商看見了》幾乎等於46篇勸世文的合輯,要大家珍惜身邊的親友,多關心他們,不要讓他們孤孤單單的死去,光是「孤獨死」這個名詞,整本書就出現了五十次之多,日本高齡化的趨向以及冷漠的社會人際網絡,才是致命的原兇!


 雖然少了預期心理中的靈異事件,也沒有看見遺物整理商有沒有在死亡現場找到寶物,我個人還是覺得這本書挺妙的,可以看到很多日本人偽善的嘴臉下,每日生活必須面臨的集體壓力,這部分作者倒是毫無保留的,原封不動展現在讀者面前,很多看似平和的表象,其實它的背後早已腐爛發臭,只是當事人佯裝若無其事而已,這就是問題所在吧,日本人也很會粉飾太平的,畢竟日子總是要過的嘛!


 提到死亡,我還想起了幾本書,下次有機會再跟各位分享,比方像是大江健三郎《死者的傲氣》(台灣東販)描寫幫忙把遺體浸泡在福馬林池中的打工大學生心境;西西《像我這樣的一名女子》(洪範書店),描寫在殯儀館幫往生者化妝的女人難以及企的愛情;家中從事殯葬業,親身體認死亡哲學的詩人湯瑪斯‧林區的《死亡見證》(時報出版);小川洋子描寫生與死的交界,詩意盎然的《婆羅門的埋葬》(木馬文化);還有解說處理遺體的習俗《中世紀有關死亡的生活》(山東畫報出版社);有趣的人體雜學報告《不過是具屍體》(時報出版);法醫鑑識報告《死亡解剖檯》(商周出版);人類學家比爾.巴斯的人體實驗室《死亡翻譯人》(臉譜出版)。這些書當然都比《遺物整理商看見了》來得有趣多了,不過它們卻無法像《遺物整理商看見了》讓我們得以管窺日本人真實的一面,對狂熱讀者如我而言,彷彿上了一課另類的生死學,也算是意外的收穫!

youk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彷彿在六六年的冬天,從我仰望不見

權力集中的雲端撒下了無數綿密的、隱形的繩索

緊緊縛住我肉身與靈魂的各處關節,

呵,於是我也無意識地

隨著擴音器傳來的軍樂起舞了       

    ──陳克華的詩〈文革之後,一個紅小兵的自述〉

 

文/銀色快手

 

生活在安逸年代的我們,實在難以想像「文化大革命」是怎樣一場人間浩劫!

初讀陳克華這首詩,頓覺熱血沸騰,立刻抄在我的記事本裡,反覆地閱讀,想像自己也親身參與當年小鬼們的狂歡節,那是高唱「革命無罪、造反有理」的美好時代,也是個價值體系全面崩解的黑暗時代。如果把中國比喻成一棵參天古木,紅小兵們宛如成千上萬的紅火蟻在黃土地上蔓延,恨不得把這棵老樹連根挖起來啃食殆盡,最後什麼也不剩,只剩一顆顆毫無血色被掏空的灰色心臟,垂掛在荒野間的萬人塚上迎風飄搖,這就是我心中帶著詩意而朦朧的文革印象。

然而,這本厚厚的《後悔錄》硬是把那爛瘡疤似的陳年往事給掀了底,讓人瞪大了眼睛半晌說不出話來,原來文革是這麼搞起來的,思想教育第一優先,管你什麼忠孝仁愛祖宗八代,誰有把柄落在別人手上就遭殃了,要是看誰不順眼先扣上一頂帽子再說,逞其喉舌凶狠瘋狂的漫天批鬥,今天那個倒楣鬼被打成黑五類、紅五類不重要,重要的是全民參與的過程,從小培養把階級敵人鬥臭鬥爛鬥垮的戰鬥姿勢,將來就是不折不扣的革命中堅分子。

偏偏咱們的主人公曾廣賢不是什麼威名遠播的英雄人物,充其量只是個狗嘴吐不出象牙、命中帶衰的小人物,誰都不願意跟他多靠近一步,深怕自己哪天被他給出賣了都不知道,他是個徹頭徹尾失敗的樣板,用台語講就是「抓扒仔」,他始終在後悔自己所做出的決定,彷彿他每一次的選擇都導向無可挽回的厄運,可是他似乎從來沒有真正地反省過自己,只會把過錯推到別人身上,積習難改的他,恐怕這一生懊悔的不只是命運的可悲,更是錯得離譜、錯得荒唐的人生碎片!

這樣的角色反倒容易讓人同情,引人共鳴,很可能你我身邊都有一兩個曾廣賢,動不動就在那邊怨人尤人、搬弄是非、沒事打小報告,守不住半個秘密,最後自己還惹得一身腥,跳到黃河也洗不清。從曾廣賢的眼中看出去的世界,或許人們走在路上似乎連影子都是歪斜的,失去了賴以生存的信念價值之後,究竟該如何找尋出路,當曾廣賢翻箱倒櫃把那些不堪回首的往事,像是鹹菜乾似的曝曬在陽光下的時候,你是否也從如斯細瑣的回憶中找到了一些反省的教材?

我忽然想起大陸先鋒詩人于堅所寫的一首長詩「零檔案」。全詩只使用動詞和狀態詞,去描寫那個言論受禁錮的文革年代,檔案室變成了意象豐富的隱喻,許多人的一生在這裡被記錄、保存或是刪除,過著隨時被人監視、監聽、挨批的生活。就像最近獲得奧斯卡提名最佳外語片的「竊聽風暴」,任何人都不能信任,做什麼事都疑神疑鬼,真不是人過的日子。如果曾廣賢去當秘密警察的話,我相信他一定非常稱職、得心應手。只是在他身邊的親朋好友們,時時刻刻過著提心吊膽的日子,感覺在夾縫中生存的他們怪可憐的。

隨著故事劇情深入歷史浩劫的核心,被拆毀的其實不光是具體的建築、文化的遺產,更嚴重被摧殘、腐蝕的乃是精神文明、情感教育,如同作者在文末提示我們,一切都在變化,我發現這變化那變化,不如我們心裡的變化大,從情欲的角度切入,我們可以看見大陸在文革後以及改革開放後,思想變化或是情感生活上的差異性。任何事的發生絕不是船過水無痕的,凡走過必留下痕跡,作者鉅細靡遺展現出生活上的細節,讀來淋漓暢快,欲罷不能,讓人一窺那個時代和我們生活的這個時代,究竟歷經了多少次板塊運動,才造就了今日的文明社會。

能讀到這本小說的讀者是幸福的,因為你們擁有通行證自由進出「東西」的記憶倉庫,可以任意取用裡面擺放的物品,那怕是髒了舊了,用肥皂抹一抹洗一洗還可以重複利用,這個屬於人性展演的活動空間,從集體時代的象徵,一躍變成了娛樂場所,說荒謬真是荒謬至極,和那些政客篡改教科書在本質上幾乎沒什麼兩樣,新的一代竭盡所能削除、剷平過往的祖輩記憶,只能說走進歷史胡同裡,再怎麼光輝燦爛的事蹟,最終都成了精神文明的廢墟啊!

2007.02.09 銀色快手 筆於桃園

書名:後悔錄作者:東西(廣西人,廣西作協副主席) 出版:馥林文化 日期:2007年3月

 

內容簡介: 講述一個普通人曾廣賢的情感生活,生存在禁欲的時代裏,合法的性只存在於婚姻中。他因為無知和恐懼,錯過了向他大膽表白的少女;但活躍異常的欲望煎熬,還是讓他蒙著眼睛進入仰慕的女人的房間,卻什麼也沒有做就被誣告成了強姦犯。獄中十年,隔著鐵窗他卻獲得了堅貞的愛情,在情感的霉運之中,幾次情感歷程,人是物非。後悔指向亦不單是情感,而是他的生活狀態,一種生活的哲學,看似陰錯陽差,卻又是這個社會生活的本相。其情感經歷具有典型的中國人的情感方式,不斷後悔地生活在荒誕中,也有一定的現代哲學意味。

關於作者:「東西」這個筆名,在東西看來,名字好記,而且內涵豐富。東西說:「這兩個字,有褒有貶,使用它,還是需要勇氣的,這勇氣源於我沒把文學當作我升官、發財的拐杖。」儘管之前經過慎重考慮,但此後還是出現了好些他意想不到的場面:一堆文壇中人擠在張圓桌上吃飯,有人發問:「誰是東西?」「我不是東西。」「我也不是東西。」「噢,他才是東西。」 「看到地上的紙片有鉛字,父親會撿起來。當時我就想,如果有一天,他彎腰撿起來的紙片上,是兒子的名字和作品,他會怎麼想呢?」

「東西」原名田代琳,男,一九六六年三月出生於廣西,任職於廣西文化廳藝術創作中心,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廣西作協副主席。 中篇小說《沒有語言的生活》獲首屆魯迅文學獎中篇小說獎、一九九六年《小說選刊》優秀作品獎,據其改編的電影《天上的戀人》獲第十五屆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藝術貢獻獎」。二○○六獲第十屆「莊重文文學獎」;小說集《沒有語言的生活》、長篇小說《耳光響亮》已被改編成電視劇《響亮》及電影《姐姐詞典》;小說《我們的父親》被改編為同名電視連續劇;《沒有語言的生活》和長篇小說《耳光響亮》分別獲得廣西第三、第四屆文藝創作銅鼓獎。

youk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年有兩個農曆七月,不過大多數算命的都說,只有第一個七月才算是真的,閏七月是不算的。若是這樣,是否鬼門必須在第一個七月之後就關了呢?閏月的計算,常是用一些中國算命法排盤時,眾說紛紜的地方。到底閏月要如何處理,其實考驗的是經驗,當然各家都有各家的說法。說到這個農曆的閏月,其實陽曆也有閏年。二月二十九日便是。這個閏出來的日子,常是科學統計上一個比較難處理的地方。因為統計上的n個數會有一點點不同,因此認定的過程不像一年365天那樣理所當然。我常以為,就是這種閏年閏月的出現,會造成研究者亂七八糟處理的各種「邪魔歪道」狀況跑出來,有人對於閏出來的天數視而不見,有人是隨便地就把那一年的12/31砍了。總之,今年閏七月倒是一件有趣的事情。這篇文章講的當然都不是這些,而是台灣各地的鬼怪傳說。這也是有趣的妖怪故事吧!(卡卡的夢想世界)

 

在農曆七月,我們特別想念妖怪。在論客「妖言惑眾」、政客「妖孽橫行」的當下,我們尤其想念妖怪。很難相信,宗教昌盛、迷信流行的台灣,竟然沒有產生非神非鬼又亦神亦鬼,諸如西洋的「精靈學」或東洋的「妖怪學」,那樣充滿趣味且洋溢人性觀照的異界想像。至今仍是一片荒蕪的本土妖怪領域,尚等待有心人到各處去採集調查,繪聲繪影,作圖作文,來豐富我們的民俗文化。

──編者

 

 

【妖風怪雨】寶島妖怪踏查 文/銀色快手 

2006年8月25日 中國時報人間副刊

 

 

猶記得今年入夏時,母親收到一封網路轉寄信,內容是說吃香蕉可以抗癌,於是買了很多香蕉給家人吃,希望身體能夠更健康。我本來就愛吃香蕉,每天好像猴子似的剝起香蕉皮大啖一番。母親自是一番好意,可我和弟弟老想著拔非洲獅子的毛促進生髮的那句廣告詞:「不要相信沒有根據的說法了」以為又是「仙人掌可以防輻射」之類的網路傳言,不可盡信。登入搜尋引擎一查,果真出現多筆研究香蕉抗癌功效的報導,看來這封轉寄信並不全是謠言。

普渡的東西容易壞

聽人說七月普渡的東西容易壞,我原本以為這只是迷信,沒想到竟然是真的。就在中元普渡的當天,母親買了一串新鮮的香蕉祭祀那些好兄弟,拜完以後黃澄澄的外皮上猶帶青色,看樣子應該還沒熟透。等到第三天,終於忍不住拿了一根香蕉來吃,我發現只要稍微提起香蕉的兩端,輕輕一扯香蕉皮就脫落了,裡頭的果肉傳出一陣發酵的酸味,我不信邪又剝了兩根試試看,結果都一樣,而且果肉都已經快要爛掉了,我把自己當作實驗品,連續吃下三根香蕉,拉了一整天肚子。

最後母親聽從我的建議,把滿佈黑斑的香蕉整串扔進廚餘回收桶。可能是心理作用吧,這幾天以來母親也改以芒果和桃子取代了香蕉,偶爾換換不同的新鮮水果也不錯。

民俗的「雞籠」

普渡剛過,熱熱鬧鬧的「雞籠中元祭」也在鑼鼓喧鬧聲中落幕,或許有人知道祭典的起源可追溯到清咸豐年間的漳泉械鬥,為了化解仇恨,超度亡魂,以普渡來代替械鬥,並且祭祀那些因海難或是瘟疫喪生的孤魂野鬼。但是鮮少有人知道,「雞籠」這個地名也有它的民俗故事。

在雞籠山的後方,傳說有一座島嶼,島上住了一隻雞首人身的怪物,模樣駭人,行駛在附近海面的漁夫常會被怪物捉去生吞活剝。就在康熙年間,有一艘船載有四名乘客,其中一名是啞巴,當他們行駛在基隆海面的時候,海水突然急速流向東邊,把這艘船沖到一座孤島上。

同一時間,海上飛來一隻雞首人身的怪物,把其中的三個人捉去,只剩下那名啞巴嚇得趕緊乘船逃走,回到故鄉後,那三名被怪物捉去的人,他們的妻子向啞巴追問丈夫的下落,啞巴又急又怕,也無法同正常人一樣溝通,比手劃腳老半天,旁人也看不懂他在比什麼,啞巴情急之下,看見房舍旁邊有個雞籠,關了幾隻雞,於是靈光一閃,瞪大著眼睛指著雞籠。三個人的妻子不約而同用閩南語喊出「雞籠」,以後的人,就把船隻曾停留過的那座小島叫做「雞籠」,這就是基隆地名由來的傳說之一。

鶯歌石與劍潭

關於地名,相傳鄭成功收復台灣時,有不少神怪之說。當時台灣人口很少,有許多地方仍屬瘴癘之地未經開發,經常有不知名的怪物攻擊早期移墾的老百姓。有一次當軍隊朝北前進,忽有一隻巨大的怪鳥凌空呼嘯,發出尖銳刺耳的聲音,並且從口中吐出毒霧,侵襲鄭成功的軍隊,士兵死傷慘重,於是鄭成功下令用大砲把那隻怪鳥轟下來,怪鳥就墜落到一座山頭,也就是今日的「鶯歌石」。

鄭成功的軍隊又持續前進,長途跋涉來到了大浪沙河(即基隆河),準備渡船過到對岸,忽遇河水氾濫,只見一龐然大物冒出水面,士兵嚇得驚慌失措。鄭成功看見原來是河中的魚精作怪,憤而抽出腰際的寶劍揮向怪物,雙方纏鬥了數回合,大魚精終於被刺死在河裡,說也奇怪,鄭成功的寶劍就這樣不翼而飛了,後來傳言寶劍沈入河中,鎮住河裡的妖氣,於是當地的人就把那裡取名為「劍潭」,即今日基隆河截彎取直的地方。 雖然一些關於地名的民間傳說,據後人考據並非屬實,這些故事卻描繪出一幅先民開墾的拓荒圖景,縱使故事荒誕離奇,也為歷史添上美麗而神祕的面紗。

youk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資料來源:博客來書店


  日本鬼才寺山修司生前留下不少作品,令人驚訝的是,這張成績單竟然有詩歌、俳句、童話故事、賽馬評論、電影、劇本。因此,要用一個單獨的頭銜來界定寺山是不可能的。他從小就展露表演和創作的才華:一九四一年他就讀於青森縣聖瑪莉亞幼稚園時,曾在《基督誕生》劇中扮演牧羊人。

  兩年後,他的繪畫作品也參與展覽,並且獲獎。在高中時代,他嗜讀夏目漱石、谷崎潤一郎、森鷗外等人的作品,並且開始寫詩。日後,他雖然到東京就讀早稻田大學,但讀了兩年就輟學,此後便展開多彩多姿的創作生涯。

  如果要了解寺山的藝術世界,就必須要探討他的成長過程以及當代日本的歷史變遷。一九三五年,寺山修司生於日本的青森縣。在年幼時,原來擔任警官的父親應軍政府的徵召,遠赴外地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來卻在沙場戰死。戰後,他母親為了生計必須到九州的美軍基地工作。中學二年級時他前往東京寄居在她母親的養父家。從以上的背景來看,寺山對於父母、家庭的形象一直模糊不清,並且保有若即若離的關係。

  寺山創作的鼎盛時期,正值一九六○年代,街頭抗爭,舉目可見。在政治層面,反帝國主義、反官僚體制、反資本主義的運動一直如火如荼地展開。充滿理想色彩的學生團體更包圍東大安田講堂。然而,街頭運動的發展不免牽涉到權力的角逐,因此,到了七○年代初期赤軍連發生相互惡鬥,動用私刑處決同志,甚至在水廠下毒,以致抗爭運動失去民眾的支持,最後導致政治革命的重大挫敗。此時,日本的經濟再度起飛,市民社會重新恢復往日的平和狀態。

  雖然政治革命遭到挫敗,但文化革命卻一直持續在進行。如果說「家」、「國家」、「天皇」在日本屬於中心世界所建構出來的集團文化,則寺山是極力要從這些束縛中逃脫出來,以免陷入虛妄的共同幻想。對寺山而言,透過劇場和其他藝術形式從事文化革命,讓市民能夠面對跳脫歷史的陷阱,從而朝向更沒有歷史負擔的未來,是一條可行之道。

獵殺成人的恐怖小子

  寺山修司一方面讓大家重新思考父權社會的兩性關係和軍國主義的幻想另一方面,他企圖顛覆傳統的創作方式,以建立有別於過去的新美學,在實驗短片中,尤其可看出寺山修司的創意。一九九四年台北金馬獎國際影展策劃的「寺山修司專題」,放映了他多部實驗短片作品,其中的《蕃茄醬蟲皇帝》以六○年代的安保鬥爭為創作背景,打著「獵殺成人」旗號,象徵反傳統和反權威。但他面對這種政治訴求的街頭運動既嘲諷又同情,因為政權輪替,權力的運作仍然存在。一九六○年,這部短片首先以廣播劇的形式出現在九州PKB每日廣播電台放送,但一播出後,卻被政府當局視為具有暴力傾向。為此,寺山曾遭到當地警察的偵訊。

  「時間」的意象一直是寺山修司關注的焦點。自明治維新以來,日本開始實行現代化與工業化,時間再也無法像過去的農村共同體的時間是周而復始的圓環式運行。因此,過去、現在、未來宰制著人的記憶意識。在實驗短片《檻囚》中,寺山刻意凸顯人受制於直線式時間的支配。人只能義無反顧地向前行,以致年歲日增。在另一部作品《試過矮子》中,寺山以侏儒呈現自己童年的化身,同時企圖藉著影像的虛構來重建過去的回憶。不過,這些影像的再現似乎只是一種空想罷了,因為時間是一具無情的大轉輪,不斷地往前運轉。換句話說,直線式的時間是稍縱即逝的,而人是無法再重新回到過去的世界。最後,這位矮子以淚流滿面來結束對過去的幻想與執著。「過去」與「歷史」的主題,一直反覆在寺山的作品中出現。

異形身體的再現

  一九四五年日本敗戰後,全國上下的共同努力營造出今日的經濟大國。透過資本主義體制和民主政治的運作,使得日本的市民社會更加穩固和安定。不過,如果仔細探究日本的社會,則可以發現在這種集團文化背後卻隱藏著差別和排除的構造。以種族和民族來說,「在日朝鮮人」和「部落民」在東瀛社會就一直承受差別待遇。這些人的身份往往被戮上「卑賤」的標誌,以致整個市民社會形塑出有別於一般老百姓的「異形身體」,而這種差別的意識型態一直激發寺山的興趣,以致有別於正常人的「異形身體」不時地浮
現在他的作品中。不過,他卻運用劇場和電影的美學形式,將探討範圍擴及過去的農村共同體和戰後的管理社會,因為他認為,只要人類的共同體和社會繼續存在,必然會產生「神聖」/「卑賤」和「同」/「異」的分別。

  事實上,在寺山的藝術世界中,「卑賤」和「神聖」的分別往往模糊不清。換言之,卑賤的身體如流浪的賣藝者或是逸脫共同體禁忌的角色一再遭到排除的命運,但無形中使得社會和農村共同體更加確定自身的倫理和秩序。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些猥瑣的人物對集團的貢獻使得他們更負有「神聖」的意味。寺山修司或許要大家重新思考,這些被排除的身體如乞丐、流浪漢、孤獨的老人等,難道是卑賤的嗎?

「觀眾進入」的電影劇場

  就寺山修司而言,顛覆傳統藝術的形式和解構歷史是兩大關鍵所在。一九六九年,他成立「天井棧敷演劇實驗室」,其間所推出的前衛戲碼為小戲場運動發揮不少開創之功。正如同劇評家扇田昭彥指出,六○年代是日本小劇場運動的勃興期,而七○年代更有年輕的導演陸續成立多彩多姿的實驗小劇場,但八三年寺山死後,小劇場運動的初期階段乃宣告結束。

  寺山曾指出,演戲並非像以往的新劇只是唸唸劇本的對話而已。重要的是演員的心理衝突必須藉著肉體表現出來。此外,傳統劇場做為一種制度應該接受批判和檢討。就傳統的表演來說,觀眾只是消極地接受舞台上的演員所傳達的訊息。如此一來,舞台變成講台,而觀眾變成學生。對寺山而言,觀眾如果不能積極地去介入劇場的演出,那麼觀眾只不過一具一具的屍體罷了。寺山不僅在劇場裡強調觀眾成為演員,更在實驗電影作品如《羅拉》、《審判》中結合影像與劇場,讓電影的虛構世界和台下的現實世界,兩者之間的界線消失,顛覆了螢幕、舞台、觀眾三者之間的關係。

  在傳統劇場的形式中,演員和舞台空間是居於「主」的位置,而觀眾和台下座位則處於「奴」的地位。然而,對寺山而言,如果要發動文化革命,改變市民的思考,務必要將「主」、「奴」的界限打破,以便強化中心價值的解體。「天井棧敷」的成員,在幻一馬的執導下,演出一場空前的都市劇場《敲一敲》。

  一九七五年,所有演出成員頭包黑布,在東京杉地區穿梭於街頭,登上公車,並潛入公共澡堂。如此一來,市民們頓時陷入一陣恐慌。有趣的是,社區的主婦們還撥起一一○向警察求救。事實上,這些突發性的騷動無形中變成催化劑,激起市民們產生不同於日常生活的異質感受。而這種震撼也使得僵化的市民重新思考都市的理性和秩序並非一成不變的。

  一九九○年代,日本很多出版社開始爭相出版寺山的作品,約有三百多種,包含前妻九條今日子的《寺山修司傳》,而故鄉青森縣也成立「寺山修司紀念館」。今年適逢寺山七十周年冥誕,如果他可以引發讀者的興趣,則應該是作品中所呈現的異形圖像,因為這些圖像最能夠激發大家的想像力和創作的靈感。(本文作者為作家及文化評論者)

 (本文內容係經作者同意,由辜振豐〈獵殺成人的恐怖小子——寺山修司的影像美學〉、〈「觀眾進入」的電影劇場——談寺山的實驗短片〉、〈異形身體的再現〉三篇文章彙整添補而成。原文曾發表於《表演藝術雜誌》第二十五期,後收錄於辜振豐《日趣——日本風的新動向》﹝商周﹞)

延伸閱讀:《幻想圖書館》作者:寺山修司 譯者:黃碧君 邊城出版

youk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