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銀色快手
《繪本之力》是一本討論繪本的書。有著像繪本一樣的封面,說故事的長者和小孩的背影,被各種鮮豔和奇異的綠所包圍,不曉得正在說著怎樣的故事呢,好想繼續看下去。當我從社區管理員的手中,接到出版社寄來的書,簡直是喜出望外(OS:這就是我想要看的書!)
傍晚,在巷口吃完一碗魷魚羮之後,火速前往隔壁麥當勞的二樓,找個靠窗的位子坐下,沒多久就把二百多頁的《繪本之力》看完了,讀到感動處,像個孩子似哭得稀哩嘩啦,也不顧身旁有沒有人,只知道店員來拖過兩次地板,窗外的霓虹招牌不停閃爍著,但我的腦袋只有嗡嗡的轟鳴聲,無法按捺胸中的鼓動,眼看著悲傷排山倒海而來,直到打字的現在,手指頭還微微發麻……
日本著名的榮格心理分析師,也是作家的河合隼雄先生(順帶一提:幾本繪本的日文版,也是河合引介到日本並作解說的,去年河合來台演講,也有跟幾本對談哦,詳見【時報開卷版】),在序言寫道:我打算談「繪本中的音與歌」。但不是指那些會發出聲音的繪本。我的目標是要探索繪本中的可能性,我想知道,一本繪本是如何將其中的「聲音」要素呈現出來的。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重點,繪本是充滿故事性的語言,無論是孩子們大聲朗讀,或是大人陪在一旁伴讀,聲音總是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其中更有著聽不見的聲音,看不見的色彩,摸不到的觸感,經由圖畫帶領讀者進行一場感官的沖洗儀式,激發天馬行空的想像力,激盪出心靈的巨大能量。
河合介紹的繪本裡,我最喜歡的是《夜裡的幼稚園》,因為是在夜裡,我們以為那兒應該空空蕩蕩的什麼都沒有,可是教室裡,除了東張西望的偷偷摸摸小子,還有像煙一樣飄進來的一溜煙小子,跑得比閃電還要快的快速小子,夜裡還有許多古怪的人物,跟隨著神不知鬼不覺小子、慢吞吞小子一起出現,明明是看不見也摸不著的「聲音」,卻以具體的形象,展現在孩子們的面前,可以被看見的聽覺,帶給讀者無限的想像空間,直到天亮了,才發現四周什麼也沒有,感覺既有趣又可怕。
在〈與生命共鳴的繪本〉裡,柳田邦男以痛失愛子的親身經歷作為開場白,講述他如何從哀慟逾恆,猶如行屍走肉的日子裡走出來,在書店裡遇見繪本的故事,對他而言,那是一次重生的奇妙經歷,宮澤賢治的童話繪本《風之又三郎》勾起他兒時點點滴滴的回憶,他認為:「走到人生後半段的人,更應該重拾繪本,並仔細閱讀,那些因為汲汲營營於工作而被遺忘的事物-幽默、悲傷、孤獨、相互扶持、別離、死亡、生命,將會再次浮現。」
身為繪本月刊主編的松居直,以他多年的實務經驗,告訴大家文字和圖畫到底通過了那些步驟,構成一本具有動感的書,並提供一些簡易入門的方法,引導讀者走入繪本的世界。他認為「繪本是大人唸給小孩聽的書」,所以用耳朵來體會作者的語言世界,是最直接的方式,當然在枕邊或沙發上,朗讀故事給孩子們聽,也是重要的學習課程,從圖畫中讀來的語言世界和從聆聽中感受到的語言世界,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溝通方式,在孩子們的心中合而為一,這時候繪本才算是真正地完成。
言語無法表達的情感和抽象思維,原來可以透過繪本輕易地傳達到孩童的內心深處,書中講述某位小兒科主任,運用朗讀繪本故事的方法,將兩歲的男孩瀕臨死亡的訊息,用生動活潑的故事,說給當事人的姊姊(八歲)和哥哥(五歲)聽,看到《貛的禮物》(中文版由遠流出版),我內心的悲痛源源不絕地湧出來,好像自己身歷其境,不知為何就是會想起與親人生離死別的畫面,學習如何面對死亡,恐怕是我們一生的功課,唸繪本給孩子聽,並且認真與他們交談,能做到這點,真的真的很了不起。
書末,還有三位作者的對談,許多有趣的問題,都讓人覺得「以前怎麼都沒想到?」,然後敲敲自己的腦袋,繼續讀下去,書裡頭提到的繪本,都好想買來蒐藏、閱讀,或是作為禮物書,送給朋友或朋友的孩子。唯一美中不足的是,這些繪本只有少部分有中文版,其它都是日文版或外文版,如果有人能夠針對國內的繪本,寫出如此生動的介紹,想必一定能造福更多讀者吧。
這本書很適合繪本入門者或家長們閱讀,今後我也會拿來當作輔助教材,讓更多人理解「繪本的力量」就好像一顆投入心湖的小石子,激起的漣漪猶如連鎖反應深深地撼動心靈,由衷感謝三位作者給了我們這麼好的禮物,如果你還不曾看過精采的繪本,不如就從這本書開始吧!
留言列表